本章我们考察这一探讨的部分理论结果,并此作为对当前面片面强调挫折和病理状态的情况的一个积极的或健康的平衡。
人类动机生活组织的主要原理是基本需要按优势或力量的强弱排成等级。这个组织以生命的主要动力原则是:健康人的优势需要一经满足,相对弱势的需要便会出现。
生理需要在尚未得到满足时会主宰机体,迫使所有能力为满足自己服务,并组织它们,以使达到最高效率。相对的满足平息了这些需要,使下一个层次的需要得以出现,成为优势需要,继而主宰、组织这个人。
还可能有这样的情况:高级需要也许不是在低级基本需要的满足后出现,而是在迫切、有意剥夺、放弃或压抑低级基本需要极其满足后出现。
满足理论明显地是一个特殊的、有限的或不完整的理论。它不能单独存在,不具有独立的合理性。只有与下列理论结合,它才可能是合理的:(1)挫折理论;(2)学习理论;(3)神经症理论;(4)心理健康理论;(5)价值理论;(6)约束理论,等等;
行为的心里因素与主观生活、性格结构组成一个复杂的网,这一章只想探索贯穿在其中的一条线索。
在这当中,我们不是描绘一幅更完美的图画,而是仁义假定除了基本需要的满足之外还有其他决定因素,假定满足与匮乏个字都有合意与不合意的后果,假定在重要方面的基本需要的满足与神经症需要的满足不同。
满足一个基本需要所产生的一些后果
任何需要的满足所产生的根本的后果是这个需要被平息,一个更高级的需要出现。①其他后果是这一基本事实的附带现象。这些从属的后果有:
(1)对于旧的的满足物和目的物的相对独立,对于旧的满足物和目的物的一定程度的轻视,同时,又依赖于迄今一直被忽视、不被需要或只是偶然被需要的新的满足物和目的物。这种新旧交替的现象有包含需要第三级的后果。
在兴趣方面就有了变化:一些现象首次变得有趣,而旧的现象变得乏味,甚至令人厌恶。这等于说人的价值发生了变化。一般而言,往往由这些情况:a、过高评估尚未满足的需要中力量最强的那种需要的满足物;b、轻视其中力量较弱的需要的满足物;c、轻视甚至贬低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的满足物;
这种价值观的改变伴随一个从属的现象:在一个可以粗略预测的范围内重新建立关于未来、乌托邦、天堂和地狱、美好生活,以及个人无意识愿望的满足状态的人生观。——我们倾向于把已有的看成是理所当然的,特别是如果我们不必为他们而努力或奋斗的话。
食物、安全、爱、赞赏、自由这些一直存在着的、没有缺乏过或被渴望过的东西,倾向于不仅不会被注意到,而且甚至会被贬低、嘲笑甚至诋毁。
不把自己已有的东西当回事的现象当然是非现实主义的,因而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在大多数的情况中它很容易被治愈:只需要经历一下湿度的剥夺或匮乏就可以了。——这种相对来说是被忽视了的满足遗忘和贬低的现象具有非常巨大的潜在重要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