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年轻时听过一首歌——《一笑而过》,是那英用略略沙哑的声音在哀哀诉说,“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你爱的贪婪我爱的懦弱,眼泪滑过……”,《露天电影》中的秦山原不止爱得贪婪,也许用“无耻”来形容他的行为更恰切。
徐则臣笔下的秦山原51岁了,教书也写书,是为人师表的大学教授。文章开篇,秦山原乘坐大巴,下车方便时,遭遇撒尿困难。
“一泡尿是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的”,这是他脑海中闪现的打算写进书里的想法,也是对本故事结局的一种暗喻,让读者对他的本身的困难问题有了概念,也印证了秦山原的文人身份。
撒尿时,秦山原发现了“扎下”的界碑。
“扎下”在本书中是个地名,但很多时候,它常常作为动词,与“根”这个字连在一起——“扎下根”。看到这个地名,让我想起看过的知青故事,城市青年们在火热的年代上山下乡、立志扎根农村,最后又如退潮一般,纷纷离去,也许还有“小芳”们看着他们的背影默默留泪。
这个故事中的秦山原与知青们不同,他收割一位又一位“小芳”的身体和爱情,只靠着一副好口才,从未用过心。但秦山原的恶劣一点点呈现——
秦山原看到界碑,决定下车到扎下看看,那里是他15年前常常走到的地方。他曾经骑着自行车,带着放映机,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给乡亲们放露天电影,这里年长些的人都认得他。
秦山原受到村里人热情的接待,无比坦然地接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从年轻时他就这样,认为自己给村民们放电影,是“给予他们,多少个花花绿绿的世界和美好的事情。”
他在乡下做了四年的电影放映员。他几乎在每个村,都有相好的女人。他教会村里的年轻人放电影,然后以去补觉的名义离开,带着自己看中的女人到树林里、墙根下、草垛边寻欢作乐,女人在秦山原这里,只是“乳房”与“屁股”的物化,她们的情感和面孔都不重要,不值得被记住。
“乱作一团的时候他还会腾出一只手抓爬到树上的知了猴”,这一句充满画面感,描述了秦山原轻慢的态度,对比女人们的“紧张、虔诚和热烈”,他几乎是冷血的。
而乡村里女人们对秦山原的爱看似盲目,其实那是乡村对城市的企盼、是无知对文化的渴望、是落后对先进的追逐,更是一种淳朴对上狡狯之后的无奈。秦山原的见多识广和表达能力,成为捕获女人情感的利器,也让他有机会占有更多的身体。
孙伯让当年26岁,是帮他放电影的年轻人之一,他不知道就在自己看着放映机的时候,老婆正被秦山原勾去树林里行夫妻之事,妻子觉得秦山原是世上最好的男人,数得出他身上的每个伤疤,坦言对秦山原热烈的爱。
在秦山原离开后,孙伯让的老婆与另一个电影放映员私奔过日子了,但心里想的、念的还是这个秦山原。
孙伯让的家里,留了一整面的白墙来当幕布,在老婆跑掉的多年里,他就在电影里消磨自己的人生。他让秦山原看的《夜歌》中,有丈夫向妻子的情夫残忍报复的过程,孙伯让曾一次次的想象着自己向秦山原复仇的情形。
如同冥冥中的天注定一般,15年后的这一天,秦山原看到界碑后,一时兴起,自投罗网,那晚孙伯让带他回了自己的家。
这一天孙伯让不知道想象了多久,电影里的丈夫用一天一夜将妻子的姘头折磨疯了,孙伯让将秦山原捆在椅子上,逼着他回忆与老婆一起的细节。在秦山原混乱的描述中,孙伯让发现一个更可笑的真相,这个改变了他和老婆人生轨迹的秦山原,根本不记得自己的老婆是哪位。
秦山原在椅子上被自己的一泡尿憋死了,15年前让他在这片土地上恣意放纵的男性器官彻底封住了他的生命通道。太阳照常升起,露天电影的时代彻底结束。
这个故事从多个视角来描述秦山原。乡亲们的、女人们的、放电影的年轻人、老村长、孙伯让,还有他自己的自我叙述。
现在和过去、追忆和感慨、审问和回答,都让秦山原的形象在故事中一点点丰富。乡亲们对他的尊重和爱戴,对比出他行为的无耻和卑劣;女人们对他的痴情和热烈,对比出他天性的凉薄和冷血。
作者语言平实,但朴素的词组合在一起有神奇的魔力,用对话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切换推进着小说的进度。作者的叙述里没有控诉、没有谴责,控诉和谴责都是读者随着情节的发展一步步在完成。
这是让人一气读完的好文,掩卷后仍会深思。
下表是阅读时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