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包准备搬家,掐指一算,大学毕业到现在,我已经是第7次跨省搬家,平均两年一次,要再算上市内的,妥妥的,至少每年一次。
但是,我数学差,不配搬家。
搬家技能1.分类&汇总
我的偶像是老友记里的Monica,她身上具有我迄今追求的两个成就:
1.减肥成功,2.超会收拾。
她会收拾到什么程度呢?她的毛巾根据用途被分为11类。
不要小看分类这个动作,这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内容,也是数学思想中很重要的一项。分类的关键是什么,是找到标准,同样两块毛巾,放进厨房擦手和放进浴室擦手,可以按照作用分,归为同一类作为清洁用具,也可以按照位置分,分别列入厨房用品和洗浴用品,一旦分好类,整理的时候不会因为多出一块毛巾而犯愁,究竟是把它放到厨房还是浴室还是储物间?需要用的时候也不必全家翻箱倒柜找明明记得买了却不知道随手仍在哪儿不得不再买一块的毛巾。
生活已经很艰难了,我为什么还要为一块毛巾伤脑筋?如果你愿意像整理Loser(比如我)一样每天花很多时间不知道扔在哪儿的钥匙门卡手机,那没问题。如果你愿意像整理Loser(还是我)一样总是遗漏掉某些重要物品,比如钱包,那也没问题。
分类的好处在于,它让你的脑子运转起来,把零零散散的知识点化零为整,把没法抓住的散沙捏成一坨又一坨,看得见也抓得起的沙坨子。而且(划重点),在分类基础上,事物大小先后,事情轻重缓急可以被看见了,时间可以被安排,生活也可以更美好。
你也许还会说,我就不整理,狗窝里一样住得舒心。
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住得舒心只是被大房子掩盖了,等到有一天,搬家的噩耗传来,满屋狼藉,从头开始,整理Loser(对对还是我)就只能开始跪着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了。哪怕把所有家当都扔了,垃圾还得分类呐!
嗷,我数学差,真的不配搬家。
搬家技能2.算一算,扔扔扔还是买买买
但是分类整理并不是万能的,搬家的痛苦在于,需要偿还买买买时的痛快。
搬家时流的汗,都是囤货时脑子进的水。在这个商品过剩的时代,前有广告的美丽诱惑,后有销售的糖衣炮弹,左右是亲朋的推荐,中间是孩子的礼物,吃喝拉撒撑起的一个家,在商人们各种产品,情怀,心理,体验,分享,社交,品质,追求的托举下,被吹得充实又丰满,而且拜各位电商爸爸所赐,中间环节缩减,能买到好东西,还真的不贵,于是,剁手的理由更加充分。
平时买东西只要算算商品的成本就行,可是,一旦要搬家,成本和收益的大题就来了。
商品成本只是一部分,需要打包和运输,运输成本来了,一件东西留下还是扔,要拿它折旧后的价值再减去运输成本。
新家的大小和房屋价格也要想想,仓储成本来了,有些东西即使运输后还有价值,但闲置概率高,又得算算,值不值得搬走。
有些东西有必要,扔了得重买,运走又和买价差不多,那就还得算算再次买进的价格,原商品残值减去运输成本的价格,有时候还得考虑加入资金时间价值,或者其他方案的交易成本,比如直接扔掉的垃圾处理费,比如送人得到的感谢等无形资产。
嗷嗷,我数学差,真的真的不配搬家。
搬家技能3.情感公式
我和李先生都认同,每一次搬家都是一次婚姻考验。
可以吵起来的点太多了。
这么多包,你不能帮帮忙?这么多包,你怎么这么能买?
扣分,开吵。
这么多包,你还天天不着家?这么多包,你平时怎么不收拾?
扣分,开吵。
当夫妻俩开始相互指责时,感情银行一直在取款,取款,取款。
搬家真的很容易离婚呐,不过其实,数学家告诉我们,离不离婚,跟搬家没有半毛钱关系,根据英国女数学家的Ted演讲,有这样一个公式,它用来预测妻子或丈夫会如何回应他们的下一段对话,而这种回应最终帮助数学家们判断这两口子是否容易离婚,准确率极高。也就是说,会离婚的夫妻搬家与否都要离,他们为啥开吵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吵,以及一方开吵后另一方如何回应。
但问题是,李先生数学也差,他不知道这个公式呀!
嗷嗷嗷,我们真的真的真的不配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