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本书就读完了,我的整体感受和今年的第一本书差别太大了,也许是知识底蕴不够,我实在不认为它是一本适合仅具备基础技能的人可以去学习的书籍,我没有说它不好哦,而是要放在一个人多少拥有一定分析能力,且了解过一定的思维框架,使用过一定的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才能吃透。我没有吃透,这是大实话。不过它教会我的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去准备搭建自己思维模式,虽然现在还远远不够,但这个想法已经灌输给了我,我要顺着这个方向去走。它不够做到普及大众思维,因为这些方法推进起来不易,就好比你不能给一个小学生用专有名词去解释一个新概念一样。但是,绝对能帮助一些有点小成且热爱读书的人予以画龙点睛之用。我倒是推荐一些创业者,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教育行业的教授或行业专家去阅读,以及想要被知识刺伤一次来理解自己离“略知一二”的距离的那群人类。
1)关于超级人脉这个点,我觉得自己缺失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能给对方带去什么价值,不可否认的是,当你想要接触更加厉害的超级人脉,对方愿意把时间分给你的前提,就是要相互成就,对方肯定知道你接触人家的目的之一是索取,当然啦,相信对方也有这个能力给予,但人家凭什么给予这个是要我们自己有所价值的,且这个价值多少还得是对方的弱项才能让其引起注意,单靠拍彩虹屁或忽悠对方看未来估值的模式肯定登不了大雅之堂。
2)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加入高质量的网络。环境不决定努力程度,但环境会成倍地放大你努力的效果。如城镇和乡村孩子上大学的比例以及上名牌大学的比例,孟母三迁的故事等等。而高质量的网络在于看环境中产生创新机会的概率。我记得我曾经服务过的一家客户公司,最吸引我的的理念之一就是把创新做到公司战略规划中,也确实因为其具备着无法停歇的创新精神,连一家销售公司的辅助IT部门都做的比很多真正的IT企业的意识还要超前。两个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人脉信息和资金交流汇合的地方,变化丰富,给人的启发和成长也是最多。
3)复杂问题自动化处理,最终形成了“模式识别”的能力。我前阵子更新自己的繁脑汇(繁脑汇—017—你是单线条生物么),提到多线条工作时就表示,叠加任务的前提是前面的底层任务要非常熟练,否则都会做不好。李笑来老师《把时间当作朋友》有提到,《好好思考》也提到,可见多模式做事的重要,因为最终都会将复杂问题自动化处理,形成自己的模式识别。做到这种程度后就可以深入探讨如何融汇到直觉的程度了,即用“熟悉”理解“陌生”&用“重复”提升“速度”。
4)多元思维模型必须涉猎的领域,但学习重点不在于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是要掌握更全面的思维模式。
① 物质世界的基础学科—物理学,数学,化学等;
② 群体系统规律学科—生物学,经济学,社会学等;
③ 复杂系统规律学科—复杂性科学,人工智能,哲学等;
④ 精神世界的人文科学—心理学,美学,宗教,历史等。
5)所谓能够把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本质上就是有能力看到不同的领域面对着哪些相似的问题,在处理这些相似的问题时,不同领域有哪些有效策略可以相互借鉴。
6)凯利公式(投入钱的比例)=(可能赚到的钱-可能损失的钱)/(可能赚钱的倍数*可能赔钱倍数)
7)寻找关键时刻的五原则:
① 战略学:趋势判断(变换尺度思考)
② 心理学:内驱力原则
③ 系统学:寻找系统的关键解(提升认知)
④ 经济学:边际成本/复利效应
⑤ 正面黑天鹅(非线性后果)
我不是爱读书的人,但我是爱思考的人,你能想象么,一个热爱思考的人在读完《好好思考》之后,决定还是多读点书吧("▔㉨▔)汗!之前读书时有想到一个点,结果在春节读书营的群里有书友也同样分享了它,即经典值得反复阅读。是这样子的,因为不同时间的阅读,你会发现你能得到不同的收获,原因很简单,只要你保持学习思考与实践,你的思维和格局都在发生变化,那么对问题的认知也会越来越透彻,当初那些模糊的理论也就越来越具象化。因此,这本书会加入我未来复读的清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