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徐元直,年少时因杀人,与南阳避难,与诸葛亮在同一学社,性格孤僻,没什么朋友,诸葛亮却跟他十分投的来,成为至交,求学时几乎形影不离。诸葛亮也是避祸徐州,谁叔父诸葛玄来到荆州,避祸途中被曹军追杀,当时徐州牧陶谦四处求援,唯有刘备前来支援,诸葛亮被追杀时刚好被刘军救下,后一直关注刘备,暗暗成了诸葛亮心中明主。诸葛亮得水镜先生卧龙名号,却一直不出仕,黄月英的父亲黄承彦是荆州牧刘表的连襟,几次许以诸葛亮官职都被诸葛亮拒绝了,只有徐庶知道诸葛亮在想什么,但是诸葛亮又不会主动去求刘备,只说,匪我愆期,恨无良媒。
刘表有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刘表问刘备嗣子人选,因刘备夸赞长公子刘琦,被蔡瑁得知,于是想除掉刘备,接下来就是三国演义里的卢马妨主,的卢马跃起,刘备虽逃上岸,却仍然被刺客追杀,此时碰巧碰到徐庶在酒肆,出手相助,徐庶就这样进入了刘备集团,也成了孔明的良媒。得徐庶举荐加上刘备早已耳闻卧龙大名,于是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后曹操攻打荆州,蔡瑁谏言刘琮俯首曹操,并未通知囤守新野的刘备,收到消息时,曹军已近,曹军既已到宛城,必定一二日则克下新野,新野一破,樊城无有屏障,而刘琮欲举州归附,樊城便成孤城,于是决定弃城而归江陵,江陵险塞,可为盘踞!他们弃樊城走江陵,不料四邻的老百姓听说曹操来了,又听闻刘备撤出了樊城,惊惶之下百无主张,也不知是谁起了个头,打起包袱,背负老母幼子奔去跟随刘备。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樊城附近的老百姓都知道了,仿佛是热病传染,全都弃家跑去寻刘备,一时樊城周边走得十室九空。起初只有一二千百姓跟随同行,刘备一行所率兵卒尚能保全,可越往后走,四面八方千里归附的老百姓越来越多,人数竟远远超过了军队。不到一万的士兵居然要保护五倍于己的父老,手无缚鸡之力的衰弱百姓不仅分解了军队的战斗力,还拖慢了整个队伍的行进速度。最终还是被曹军追上,赵云救下阿斗,徐庶的母亲却散落曹军,徐庶是孝子,哭着辞别刘备诸葛亮:“本欲与主公共图王霸之业,今老母已失,方寸、方寸已乱,无益以事……”,徐庶去求见曹操释放其母,终身效牛马之劳,徐庶却得到她娘的痛骂:“愚孝!谁让你来救我,汝以身享贼,空背纯孝之名,却致母于不义,致己为不忠,为迂腐之孝而背忠义,天下皆耻之,恶之!”“我本已怀了必死之志,只愿汝追随明主,振辅王纲,休得以我为念。可恨我不早绝,我若早些自绝,又何必陷子于不忠不义之地!”随后关在房间自缢而死。徐庶痛苦,从此,那个在隆中山水间仗剑高歌的奇伟男子死去了,当年与至交好友醉里挑灯、落拓放浪,畅快时自以为胸怀间装得下天下的徐元直,只落得孑然孤惨,幽恨满膛。他眼睁睁地看见母亲吊在房梁上,像是死神的衣角从天空拖下的一笔,触目惊心得让他失了魂魄,仿佛是命运讽刺的唇角。他撕心裂肺地喊了一声,仿佛垂死孤魂的绝望号叫,而后,归于一片死寂。
诸葛亮51岁北伐的时候,徐庶病故,在魏国,他极其沉默寡言,只是一普通的中郎将,在人才济济的魏国朝堂上,徐庶像是一片可有可无的影子。每当朝官们抖露出满腹经纶,为朝政要务争得面红耳赤时,他却从不参与,只低着头藏在人群中,像是被撂在喧嚣外的残木。他在魏国任职数年,没有做过什么惊世骇俗的大事,上呈的奏疏中规中矩,文辞既不华丽,议的事也不足以打动君心,总体上是一个本本分分,甚至是很平庸的官,性子又极孤僻,没有多少朋友,唯一记得他和孟建还常走动。后来孟建外派封疆,徐庶更是无处可走,除了公事出入署门,必须与同僚交往,平日一概窝在家里,一直到他死,许多人都不记得朝堂上有这么个影子官。
其实,徐庶早就在那场大哭之后死了,只是一直在看着诸葛亮,完成他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