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很少看新闻报道,因为媒体总是习惯性的做两件事,一件是阉割独立人格,一件是去真存伪,所以每当有人和小明探讨时事新闻,小明基本都是一个旁听者。
“我觉着你应该关注一下新闻,要不然会给人一种不接地气的感觉。”小黑说道。
“是不是还有一种看不起人的感觉?”小明自我调侃道,小明计划结合书拍摄一组人像美图,所以特意约了小黑喝茶。
“不问世事,自然还会带出一种书呆子气。”小黑发现人们总是可以通过一个一个的标签去构架一个人,然后定性一个人。
“媒体经常会假装深沉,比如说一旦出现了一些解释不来且有违常理的事情,就会在标题中写道:人性之恶。”小明想让小黑做模特,以书籍为媒介拍摄一组写真宣传照。
“媒体需要为事件定性,这样就会看起来很有态度。”小黑说道。
“让我想起了一个类似的现象,当许多哲学家在寻求真理遇到壁垒时就会借用‘全能’的上帝一用。”小明给小黑的这组照片想好了名字:书——身体的一部分。
“像不像这样的一个画面,有一个人不小心踩到了陷阱,他会感慨一句人生悲苦,然后出于善意把这个陷阱草草遮掩,再种上一些小草,又是一派蓬勃生机、阳光雨露的美好。”小黑继续补充道,“然后下一个人继续踩进陷阱,周而复始,就像历史的每一次轮回。”
“所以人们总是很难在历史中吸取真正的教训。”小明觉着书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标识,随着时间的累积,书籍会融入到一个人的气质中,影响一个人的言谈举止。
“其实人们应该走下去看看,看看那个陷阱有多深,看看那个陷阱里藏着什么秘密。”小黑说道。
“你说人们是畏惧黑暗,还是太过偷懒?”小明一边问一边拿捏着尺度给小黑拍照,这组写真集要很自然,不能有一点性的暗示,更不能有一点做作。
“其实换个角度来说,这是人类生存的一种保护机制,人们肯定会趋利避害,而且会选择最有效率的,好比在远古狩猎时,人们会选择将受伤的人遗弃,这在现代社会是会被定性为‘人性之恶’之类的。”小黑拿着一本书在一盏灯下背对着小明翻看着。
“个体的价值在不断提升,多元化的选择越来越被尊重,善恶的边界其实也越来越难界定。”小明觉着小黑的背影很美,拍了很多个角度。
“或许善恶本就是一种人为的界定,诉诸上帝也好,诉诸法律也好,但是我们只能以这样的粗线条制定相对的标准。”小黑补充道。
“所以个体在越界的时候会被制裁,当许多个体不断越界的时候,边界会后退,所以简单来说,人们制定准则,又突破准则,而善恶就是准则的内外,仅此而已。”小明总结道。
《罪与罚》红色的封皮在小明定格下的照片里格外醒目,小黑越过书脊望着窗外的世界,窗外车流穿梭,阳光明媚,这个世界,永远没有哪一把尺子可以对它量体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