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前些日与好友福妹夫妇小聚,皆为父母者不免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确实有不少朋友也曾经专门问过我,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你孩子是怎么做到那么优秀的?他们发问源于我孩子荣获过北京市三好学生(前置条件是必须连续三年被评为区三好学生),二阶魔方、三阶魔方、四阶魔方、异形魔方、风火轮魔方等都可复原,自己研究方法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50位,各种获奖几十个等等。获奖看似在同龄中的孩子确实多了一些。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很乐于交流,教育当下时代的孩子,确实困扰众多家长,不免社会上给孩子们冠上“神兽”一词,真可谓是形象标签,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管不得、教不得,真可谓是“神兽”,恐怕只能供着了。当下社会中但凡涉及到孩子的问题,几乎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今天梳理这个问题,不想在表象层面讨论,因为现象层面的信息量极大而且都是流变的,在这个基础上讨论不出成果,比如给孩子培育一个好习惯,又或者说锻炼他勤奋等对他很有好处,也很有道理,但这都是表象层面,这种道理能罗列出几十上百,你不可能一个个强加给孩子,说不完的道理,念不完的经。社会中流传的一句话“听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也在此因。所以,我们要拨开现象看本质,抛洒掉那些万千流变的表象从人与人本质思维不同处探索。
教育是一个全球人都在探讨的课题,而且教育本身没有终点,等同于人的认知你永远有一个认知边界,且教育是一个多种要素叠加的过程,坚决避免手里拿个锤子看一切都是钉子的扭曲认知学习,只希望文章能开启家长的思考,利用问题开启想象,不要让答案终止思考,我们来挖掘为什么背后的为什么,也许我是错的,只要能引起你的思考我就是对的。切记不要被文章所规定,也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讨论。
第一、提出问题,定义核心问题
中国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很多社会发生根本性的范式转换,养孩子的方式上也不例外。养孩子的范式转换如同中国的工业化转换一样,从早期粗加工到现在的精细生产,早期一家几个孩子,都是放养,最大的问题不是如何教育孩子,而是生存,是养活,是活着。随着时代的发展转换到现在变成一家一个或者两个孩子,不是求多而是求精,且重金定制化培育。在新范式的驱动下,家长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如何培养优质的孩子方向上,自从人类用精神属性来代偿生存递弱开始后,标准和统一的法则就很难在人身上界定,教育更是如此。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渴望,那种期盼发自内心,为什么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为什么那么简单的问题学不会?为什么跟孩子一沟通就吵架?为什么孩子老是不听话?如何才能培育一个优质的孩子?如何不输在起跑线上?问题多之又多,这么多why的问题,聚焦靶心上就是如何教育的问题。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大,家长该如何跟孩子相处的问题。
第二、发现问题本质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向上有一个共识,希望孩子与众不同,且是正向的与众不同,这才叫优秀。人的“与众不同”是一个结果,同样是一个象,“与众不同”的因又在哪里呢?听了家长的道理和学了知识就与众不同吗?显然不是。但是,众多家长在此停顿苦恼,路途迷惑,索性把孩子交给了社会上的教育机构。千万不要忘记,社会上的教育机构是商业化运营,我曾经带着我的课件到一个知名的教育机构谈合作,负责人首先问我,是否有关于语文的课?是否有英语方面的课?是否有数学或音乐方面的课?我很明确的告诉他,我都没有这些课件,我反问,你需求的这些课件不是学生希望的,是家长要求的吧?机构很明确告诉我,没有办法他们也要生存。此刻真正感受到了学生的无奈。
首先,我们说教育是在学习知识的一个过程,可是到底什么是知识,康德做了对人类知识是什么的最有效证明,知识究竟是什么?知识不是外物的单纯反应,外部世界只给你提供了一些凌乱的信息,知识是外部信息和你主观给定的感知规定性组合出来的一个系统。知识是一个系统,如果没有感知系统,思想系统,逻辑系统的调动和训练,你接受的不叫知识,只叫信息。家长要对概念有深入的认知,否则你到底该如何教育仍然会自陷迷途。同时,家长对知识观念还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什么叫知识观念,就是你对知识的一个基本态度和看法是什么?要知道我们人类早年的思维状态,绝大多数人总是处在全然知道的状态下,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已处理实际问题为目标我们的思维状态总是在明确所知的状态。但是在学习中如果受限于确知状态,后果很严重。家长对知识全知道的知识观念,扼杀了孩子的一切惊异好知之心。当人在信主,重德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你是什么状态,你是确知状态,因此你会停止追问,固化思维,认知封闭,你认为的世界就该这样。中国《尚书》中有一篇文章叫《禹贡》当时他说中国整个地貌全搞清楚了,就叫小九州,这个臆断就进入全然确知状态,殊不知外部还有更大更多的州。家长的确知状态遮蔽自己也误引孩子。知识观念不是你知道知识你就全然了,知识要无知才更有知。苏格拉底说: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可见要确定自己的知识观念,确认是在“确定状态”还是“无知状态”,事关重大,你用无知的状态诱导出孩子从无知到有知才更有意义。
其次,既然知识是一个系统,与众不同的孩子能轻松学得更多的东西一定是善于应用系统,或者说是善于整顿知识。爱因斯坦说过:你定义问题的水平,决定了你解决问题的水平。换一种说法是提出一个好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重要。那么,人类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到底是什么?人类整顿思想或人类整顿知识是在什么层面上进行的?我们一层层的挖掘追问,尽量找到我们想要的真知本见。也或者说是孩子与众不同背后的决定因素都有哪些?首先借助《思维模型》一书中的思维模型层级结构,最底层是杂乱无章缺乏意义和结构的数据;第二层将数据编码归类,形成信息;第三层知识组织信息,形成模型;智慧就是识别,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重要的是,智慧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思维模型。
可见,学习到底应该学什么,学的是整顿知识的方法,学的是使用思维模型的能力。学的不是一个点,学的是一个系统,学的是方法论。我们知道数据和信息是瞬变的,殊不知知识也变化的,知识不能一直保真。可见整顿知识,加工知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也只有这样才能一直与众不同。
第三、找到本质解
上边简要说了什么是知识和模型,知识是永远变化的,在当下这个不确定时代的环境里,知识的变化频率也会增大,各位家长再想想自己小时候学习的知识,现在还有多少有效。所以知识不是无限,知识是有边界的。学习整顿知识的能力,学习思维模型,远比教育孩子一个道理有效很多。家长平日碎片化的教说孩子反感,效果也甚微,另外,家长也急需反思,我们所说的道理真的都对吗?你的知识都失效了你的道理还能有效?家长可知道我们所学的一切知识,一切学说,一切思想,一切感知都不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你可知道你不是有能力支配什么,你要明白你被什么所支配?家长能否知道自己的认知早已经被自己的旧思想所遮蔽。想想看,真正该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每一个人的言语表达和行为准则,都是自己认知的产物,而我们的认知又是受我们的思想规定,我们的思想又是受自己底层逻辑模型的规定,这个底层思维模型决定着我们的世界图景。所以,你的世界图景,你的世界模型,就是你的思维模型的产物,你的行为方式是在你的思维模型和世界模型上运行的。从这个逻辑上我们能得出,世界观模型从最底层逻辑支配着我们的一切。像牛顿、爱因斯坦、莱布尼茨、斯宾诺莎、罗素他们可谓是真正的超级与众不同,他们为什么与众不同,他们都是在年少阶段读到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而深受震撼,开启了他们探索这个宇宙的哲科思维活动。说明底层逻辑模型,开启底层思维宇宙观是何等的重要,运用哲学和科学,帮助孩子开启一个新的宇宙观作为他的思想底层铺垫可谓受益一生。
第四、解决问题
看了上边第二第三后肯定很多人觉得,学习好难,整顿知识思维模型都够难的了,还要开启孩子的世界观,可谓更难。之所以挖掘本质就是让家长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从随便教育孩子的误区里走出来。不要在拿所谓的说教来暴力孩子,或许孩子比我们还能有知呢,家长不是权力也不是权势,抚养权不代表语言和思想可以行使歪曲的教导。我们需要虚心放下身段跟孩子一起开启学习路径,因为我们面对这个世界一样是无知的。
真正该教育的不是孩子,恰恰是家长。现在想想看,家长逼迫孩子所学各种培训班真的是孩子所感兴趣的吗,家长的给予很多都是逼迫,家长的认知多陷误区,爱他就要给他自由,爱是有边界的,不要用道德的爱突破边界会适得其反,爱他不是给予,是帮助,帮助他惊异这个世界的一切,帮助他发现一切的美好,帮助他探索未来,家长能做的本质教育就是帮他构建一个正向的宇宙观模型。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不管是从学习的角度还是生活的角度,找到共同话题,一起深入学习和孩子同频共振,认知共长。
连续打卡第54天,打卡目的不在于文章写得优劣,在于培养坚持和输出的习惯,在于坚持思想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