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会,天下大势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有盛世自然也会有乱世。相比较盛世还是乱世的历史更精彩,群雄争霸,英雄辈出,那局面是多么波澜壮阔。
看秦末楚汉之争,刘邦从一个乡间草莽到成就一番王图霸业,仅仅用了七年时间。也许有人会有疑问,七年的时间已经不短了。但是任何事情都是相对而言的,也许七年的时间对于我们而言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但对于一个一穷二白的乡间无赖而言,短短七年就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延续了几百年的帝国,这是很令人惊叹的壮举。至少在秦汉以前的时代,春秋战国的诸侯混战了几百年也没有人能够统一中国,而秦始皇在祖辈的基础上统一六国也花了近十年时间。在这一点上刘邦可谓是做到了前无古人。
三年反秦,四年灭项,谈笑之间刘邦就当上了皇帝。五百年后阮籍曾在楚汉之争的古战场上感慨,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可见相当一部分后人对刘邦的成功不以为然。
那刘邦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他能令张良、萧何等一批谋士忠心相随,能打败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能在短短几年内开创了一个帝国盛世。
大家都很好奇吧,我们先暂时放下这个问题,看看另外一个人。
时间往后推移几百年,我们来到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
曹操是东汉宦官之后,在朝中有一定势力,且本人文武双全,有以郭嘉、贾诩为首的众多人才追随左右,又能协天子以令诸侯,自然有角逐天下的资本。
孙权有父兄为他打下的一片现成的基业,要地盘有地盘,要人才有人才,要民心有民心,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势力也是颇为强大。
那刘备呢?刘备有什么?作为一个没落的皇室旁支他是凭借什么来三分天下呢?
徒有虚名的皇叔头衔?曾经卖草鞋为生的手艺?还是四处投靠他人的圆滑?
其实刘备的成功和刘邦的成功有异曲同工之妙,刘备这个人其实就像是一个翻版的刘邦,所以有人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呀。
看三国演义,总觉得刘备是一个很窝囊的人。其实不然。
他能令智慧无双的诸葛孔明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令关羽面对曹操的百般示好而不改初心,千里走单骑,历经辛苦也要归蜀。
令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终其一生不为曹操献一计。
这就是他的本事,那这异曲同工之妙是指什么呢?
大家也都看出来了,他们俩都是很高明的政治家,也都深谙用人之道,虽然自己没有杰出的才能,但却善于采纳别人的智慧为己所用。
简言之,就是领导才能。
如今职场上很多一部分人都竭力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那些领导能力的成功学书籍在市场上也炒的火热,其实何必费那么多力气呢,历史就可以给你答案。细细分析刘邦和刘备的成功之路就可以知道了。
分析刘邦和刘备的成功经历,除了两人天生的领导能力,还可以看出两人有以下共同点。
1.性子够无赖。刘邦是一个乡间无赖,刘备也不遑多让。这里的无赖主要指脸皮厚。其实古往今来,但凡能成大事的人,脸皮无一不厚。而刘邦是个中翘楚。《史记》记载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息”,就是说他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整日在乡里混日子,竟然也混到了一个泗水亭长的小官。那他年轻时候是怎么无赖的呢?刘邦的家庭条件并不算好,但他又好酒色,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吃白食。《史记》有记载:“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说他常常去酒馆赊酒喝,喝醉了就直接呼呼大睡,这样到了年底结算,店家也没法找他要钱,只能将账一笔划掉。为什么店家不去找刘邦要钱呢?估计是他们不敢招惹刘邦这么一个乡间小混混吧。
那刘备呢?刘备虽然是没落皇族,但吃喝玩乐也是样样精通,这当中也锻炼了他交际应酬的能力。刘备在建立起自己的势力之前一直在不断地投靠他人,也在不断地背弃和逃亡。他投靠过袁绍,又背弃袁绍去投靠曹操,后来又离开曹操去投奔刘表。试想如果没有够厚的脸皮又怎么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背叛又投靠人呢,事实上,刘备这样做就是想让自己英雄有用武之地,后来他也终于成功。此外刘备也是一个很善于逃跑的人,打了败仗,无条件逃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2.行事够大胆。凡能成大事的人,胆子肯定是不小的。就拿刘邦娶老婆这件事来说。吕雉的父亲吕公为了躲避仇人来到沛县安家,他与沛县县令交好,于是他搬来的时候当地的豪杰官吏都来祝贺。当时收礼是有讲究的,史记记载“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就是说宾客送礼不满千钱的,都要坐到堂下去。刘邦当时是泗水亭长,他一向看不起这些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就大摇大摆进去了。事实上,刘邦一个子儿都没带。吕公和众宾客一听有人万钱来贺,立马出门相迎。吕公喜欢给人相面,他见刘邦不凡,就很敬重,将他带到堂上坐下,刘邦也丝毫不见拘束。有宾客对吕公说:“刘邦这个人一向爱说假话。”吕公不但没计较刘邦的假话,反而很欣赏刘邦的大胆,于是宴后他就把刘邦单独留下提议要把女儿嫁给他,刘邦也欣然同意了。
我们都知道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三国志》中记载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直接告诉诸葛亮可取而代之,这话够大胆不,但实际上刘备说的是反话,他这样说反而让诸葛亮对蜀汉江山更加忠心耿耿,可以说刘备在临死前又走了一步好棋。
3.心性够坚忍。忍字头上一把刀。要成大事,需要等待时机,能忍也是一门学问。刘邦就很能忍。有一次刘邦攻克了咸阳宫,面对咸阳宫的富丽堂皇和秦始皇留下的那么多的金银珠宝,谁能不心动,但是刘邦知道自己不是项羽的对手,所以他忍住了自己的欲望,将这些财物拱手送给项羽,并在项羽之前与当地百姓约法三章,这使他赢得了民心。而正因为他先前这么多次的忍耐,后来他才能打败不可一世的项羽,成功登上皇帝的宝座。
和他的祖先一样,刘备也很能忍。刘备其实是一个很坚韧的人。在前期,刘备几乎被吕布、袁术、曹操各种追杀,但他都忍辱负重扛过来了,只为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刘备在和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面对曹操毫不掩饰的试探,也很好地忍住了自己的野心。而在他终于等来成功的时候他已经四十多岁了,人生走过了一半,但他还是等到了成功的到来。
4.做派够大方。所谓做派够大方就是为人大气,能高瞻远瞩,有远大志向。《史记》记载“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刘邦这句话足以表明他的大气和远大志向。换做我们平常人,谁会敢在马云面前叹息一句我将来会比你有钱呢?
刘备虽然是卖席子和草鞋为生的,但他在一众达官贵人之间也丝毫不会胆怯。我们都知道刘备的前半生一直是不安稳的,换做其他人在乱世中沉浮这么多年也许早就放下当年心中的远大志向了,但刘备不,越是混不出名堂,越是失意,他想成功的心志就越坚定不移。从一个无名之辈到名重天下,刘备一没有钱财,二没有背景,也没有听说过他有特殊的才能之类的,那他凭借的就只能是他个人的人格魅力了,使得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别人热烈的欢迎和热情的款待。最终刘备能在乱世英雄辈出的局面中脱颖而出,成为三分天下的霸主,媲美曹操孙权之流,刘备终究不是平常人。
5.为人够亲和。作为上位者,怎么对待你的下属,让他们心甘情愿为你出谋划策,这也是一门学问。平易近人,舍得下脸面,这两点就很重要。因为刘邦出身于社会下层,为人大方,交友广阔,所以他能对各种人才兼容并包,也不会轻易在下属面前摆架子,通过自己亲和的面貌去接人待物,刘邦也轻易地在身边聚拢了一众人才,并赢得了他们的好感。这与孤傲,目中无人的项羽可谓是截然不同。
刘备和刘邦的成长环境大致相似,自幼混迹于市井街头,使得他们往往不是以一个上位者的眼光来处事,而是以一个平民的视角来看事情,这也养成了他们平易亲和的习惯。如果说流传千古的“三顾茅庐”是刘备成功的开始的话,那他对诸葛亮的礼贤下士还可以理解,但哪个上位者能对下属数十年如一日地尊重和亲和呢?更何况刘备还比诸葛亮大二十岁,以一个长者的身份去这样做的。由此可见,刘备能够让国士无双的诸葛孔明为他的基业呕心沥血,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刘邦和刘备的成功经历可以说是古代版的草根逆袭之路,而且还大获成功,足以作为后世模范。当今社会人人都渴望成功,如果我们也具备了这些特质的话,成功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