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礼拜刷到周更群友冲冲组织关于性别主题的面基,大致了解了一下。也许是脑中残留的些许印象,加上一件小事的触动,引发了我对“性与性别”一点的思考。
前几天女儿和儿子玩耍无聊便开始翻我的包包里面每个隔层,碰巧那时包里放了一小包M巾。他们把M巾翻出来,撕开,然后女儿一脸困惑问我,妈妈这是什么。我好气又好笑,说放下去,小孩子不能玩的。转念一想,自己这样是在回避女儿的问题,何不直接告诉她呢。于是我面对女儿,正儿八经地回答,这个叫做“卫生巾”。女儿接着问,妈妈,卫生巾是干什么的呀。我答,每个女孩子长大了都要用到,你也一样。女儿只是应了一声”哦“,就若无其事继续玩其他的。
过后,我回想当时,女儿并没有追根刨底。而我在听到女儿的问题时,从回避到直面回答的这个过程,内心经历了一点小复杂的心理建设活动,甚至大脑里已经忙不迭地搜索一些简单词汇、修辞或者比喻,做好应对女儿更多“尖锐”问题的准备了。结果,女儿在听到我直接这是什么东西的时候,却像没事一般,继续好好玩耍了。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童话大王郑渊洁,有一天北京电闪雷鸣,三岁儿子就问他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郑渊洁说这个不重要,我现在告诉你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你是怎么来的。然后就详细地告诉他,爸爸身上有个什么东西,放到妈妈身上的什么地方,拿了一根香蕉和一个面包圈来演示给他看。费了半天口舌给他讲完了,郑渊洁问他,现在你清楚了吧,结果儿子淡淡的回了一句:那你现在可以告诉我,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了吧。
这个小故事以及女儿关于卫生巾的问题,体现了成年人觉得羞于启齿的话题或“尖锐的问题”,其实对于小孩子,可能就和雷声闪电这种普通问题没有什么不同,是大人自己把有关“性”的问题代入了自己的羞耻心,戴上了有色眼镜看待此类问题,大人往往担心小孩子知道以后想太多,其实是大人想太多了,庸人自扰。
性教育是和语文数学课一样平常的存在。
我们的社会毕竟经历过漫长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社会公开谈“性”乃是有伤风化,这种传统封闭的思想至今还是深深影响大众的认知,因此我们所处社会对性教育的普及度远远不够,“性”仍然是一个羞于启齿的话题,人们往往谈性色变。所以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经常有意忽略或模糊掉性方面的知识,孩子就不能收获正确的性教育知识,从懂事之初到成年必然会经历很漫长一段性教育盲区。随着年龄增长,男孩女孩之间生理特征的不同愈加明显,这个时候,缺乏正确引导的孩子们,往往要靠自己摸索认知,反而容易走入误区,甚至触犯“禁区”。
自从我有了女儿后,每次上网看到一些单身女孩子受侵犯,或某某幼儿园儿童被猥亵等新闻总是不寒而栗,深深担忧自己怀中的婴儿,长大后将要置身一个鱼龙混杂,危机四伏的社会,我恨不能化身为她贴身保镖,给予她每分每秒最严实的保护圈。可我明白,孩子终究有一天要长大,要独自一人面对社会,我无法时时刻刻陪在她身边保护她,只能尽早培养她自我保护的意识。所以我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一直灌输她身体哪些部位不能给外人,尤其是男性看和摸,如果有外人触摸自己身体,要大声呵斥,逃离,马上告知老师和爸爸妈妈。但仅仅自己在家教导孩子似乎远远不够,当孩子上幼儿园后,就逐渐接触更多小朋友、陌生人,我衷心希望学校也能灌输孩子性教育方面的知识。
性教育应该越早开始越好,无论男孩女孩,只有当他们认真了解自己及异性身体构造不同,才能树立对性的最基本正确认知。对女孩子而言,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性,能够识别他人的那种行为是对自己造成伤害,并及时制止;对男孩子而言,在正确认知的前提下,他们不至于因为无知或纯粹好奇无意中伤害了异性。
性教育缺失,也会波及婚姻
新闻中常见未成年少女意外怀孕,甚至不少成年女性意外怀孕,奉子成婚,很大一部分是根源于性教育缺失。女孩子缺乏性教育,便不懂得如何珍爱自己的身体,不了解过早性行为对自己身体造成哪些负担,不会意识到发生意外后无论生育或流产都对本人身体产生很大伤害,忽视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欢愉之际没能采取保护措施。男孩子缺乏性教育,没有树立一份责任感,不会懂得尊重异性,保护异性,只贪图一时快感,却不晓得过后给对方造成心理及身体上的伤害。
这种关系之下的男女,一方少了点自爱,另一方少了份责任。即使,他们因此结合形成婚姻关系,也很难保障幸福。然而,这种婚姻在当前社会上所占比例不是小数。
婚姻是比男女之爱更加复杂深层的东西,涉及到亲密关系、后代、整个家庭其他成员。在这三个方面都需紧紧围绕着“责任”,一段正常的婚姻才得以运转。
那些没有准备的婚姻,双方没有形成一种共同承担家庭重担的责任意识,懵懵懂懂地开始一段婚姻,这样结合的家庭,往后必然经历比较长的一段“磨合期”,熬得过去,也许雨过天晴,但可能“分崩瓦解”也不在少数。
守贞观念是野蛮的性别认知
曾经有个人大代表说过“贞操是一个女孩子送给婆家最好的嫁妆”,以前我也挺赞同这个观点。现在的我重新看待这句话时,却觉得是胡说八道,为什么不说“处男之身是一个男孩子送给女孩最好的聘礼”呢,意思还是那个的意思呀。这种守贞观念来源封建社会男权思想,女子须从一而终,或在丈夫死后长年不改嫁,或自杀殉葬而被表彰获得贞节牌坊,而男子却可以续弦,三妻四妾。贞洁牌坊是古代男权社会对女子的枷锁镣铐,道德绑架,每一处牌坊下,不是埋葬了一个鲜活的生命,至少也埋葬了一个女子数十年的青春。
性教育我觉得并不局限于‘防范性侵害’“性行为的保护措施”等方面,还包括“性别平等”的层面。
男女之间无论在数量、社会分工互补上,都是接近1:1的,所以并没有哪个性别是优等,而另一个性别就是劣等之说。承认性别平等是每一个人与异性相处的前提,意识层面上认可两性平等,就会懂得尊重异性,减少“霸占”“强行占据”“控制”“侵犯”“侵害”的机率,社会上那些猥亵女童侵害异性的恶魔,肯定没有谁会是真的认可性别平等,他们不过是把对方当成猎物玩偶罢了。
否定守贞观念,并非支持性开放或纵欲。而是站在男女平等的角度,不该用道德绑架某一性别,贞操这个词只为女性而生,为什么用在男性身上却没有和“贞操”相对应的词汇。又有几个男性在婚前能保持处子之身?尽管当代社会虽然已脱离封建主义,但显然这社会对男性普遍宽容,男性无须谈贞节,不用守贞,但社会上多数声音还是希望女性须守贞,这是相当不平等和野蛮的性别认知。我觉得性教育不仅仅要普及性保护等常识,还要普及性别平等的观念,真真切切地深入人心,而非只是口头上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