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宪制》中提到军事力量是后盾,是一切制度的基础,但是军事力量又不是在一开始就握在制度制定者的手中,这股力量握在军事统帅手中,因为士兵的生命和统帅的战略、战术直接挂钩,所以,士兵就不再是国家的士兵,他们成为了统帅的士兵,所以,才有赵匡胤龙袍加身的兵变。
基于此,军事力量本身就属于一股危险的力量,但是,国家也不能将这股力量直接解散,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威慑,威慑宵小之徒。善用这股力量或者掌控住这股力量,什么样的制度都会被维护,但是,拥有它,什么样的制度也会被摧毁。
军事力量是一种制衡,是一种在无法达成和解之后的暴力措施,它无需真正发动,只要有“存在”的概念,就足以让别人忌惮。回到现在,为什么很少有大规模战争的爆发,因为,核大国之间可以相互制衡,谁也不会轻易动武,小国更是忌惮核大国的军事力量,轻易不会挑战核大国的地位,因为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他们清楚的知道,一旦爆发战争,损失都是对等的,而且也是不可挽回的。所以,作为大国就要运用这种隐形的军事力量谋求自己的利益,小国就要与这样的大国形成结盟,进而制衡另一个大国,这也可以理解,国际政治中不断涌现的合纵连横,并在这样的情形下,让安定、和平也成为了主旋律。
但是,有的国家却错误的理解了这种局面,他们认为军事力量在这样的局面中已经没有了作用,他们认为自己需要的是政治精英,所以,开始逐渐削减军事,或者宣布为中立国,最典型的就是瑞典。当然,作为一个处于欧洲的国家,各国之间的地域联系太过紧密,一但战争爆发,遭受破坏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当今战争的远程打击能力大大加强,只要有一颗洲际导弹打中,破坏的范围就是难以想象的。基于此,欧洲中的很多国家开始削减军事力量,同时,认为加入欧盟就可以实现永久的安定和和平,这一点,他们想错了,因为事实上,如德国、法国等国家,军事力量一直存在,或许会有多与少的变化,但是军事力量本身就摆在那里,在谈判过程中,这种无形的力量就会为他们争取更多。
在进行法律谈判时,自己从本质上也忽略了“军事力量”的重要性,无论如何,有这个力量,对方才愿意和你坐在谈判桌上去谈判,也愿意去谈成一件事。如果没有这种隐形的力量作为后盾,一个主体是不会轻易将自己的利益送给他人的,或者愿意将利益与他人均分。
所以,不能把谈判这件事想的简单了,它不是一个“谈”的事情,而是“谈”背后的力量博弈,你有什么,我有什么,做一个对比,然后,让你感觉有所顾忌,谈才成为了可能。在谈的过程中,又是一个重新的博弈,对方会收集更多的东西建立自己的优势,而你要让对方认为的优势一一推翻,在此基础上,谈判方能达成,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谈判必须要提前准备,准备的就是对方会将什么当做自己的优势,而我们应该如何打破它。
力量的博弈无时无刻不再进行,只要其中的一方力量没有强大到瞬时干掉对方,谈判会一直存在,和平也会存在,不过,还是要套用书中的一句话“忘战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