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中说,人生三大课题:工作、交友和爱。
课题分离,书中说按照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由谁承担,就是谁的课题。
比如育儿中,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课题,只是孩子最后的结果,主要由孩子承担,所以是孩子的课题。
难就难在孩子今后的生活,直接影响父母的晚年生活,因此单从结果来做课题分离,好像也不对,孩子的结果也是父母的结果,也是父母课题?
书中有句话,课题分离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而是入口,也就是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后面还有“他者贡献”。
也就是课题分离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是在遇到问题时作好课题分离,看主要结果由谁承担。
因此,我更想修改课题分离的依据是,谁能改变就是谁的课题。
比如做作业,只能由孩子做,就是孩子的课题,而叫孩子做作业,就是父母能做的事,就是父母的课题,需要提醒孩子,养成习惯的第一条就是让提示显而易见。
因此更想把课题分离,比作人际关系的手术刀,人际关系出了问题,就课题分离下,看看是谁的课题,冷静下来,再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不是把相互的课题混在一起,无法分清,越扯越乱。
作好课题分离,不过度干涉别人的课题,也别让别人的课题干涉自己,感觉到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自然就没有烦恼。
一切烦恼源于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