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
1.我来美国求学,是希望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没想到,我在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命运也在改变着我。”
2.一个人特异行为的背后,必定在潜意识里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谜。
3.过去的事情是忘不掉的,只有谈清楚了,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4.人的非理性信念主要有三个特征,即对他人要求“绝对化”、对生活事件“过分概括”及对生活挫折“反应过分强烈”。
5.事实上,许多人参与同性恋活动,可能正是为了寻求某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其真实目的并非一定要成为一个同性恋者。
6.事业与家庭的冲突,不是一个孰是孰非的问题,而是一个得失平衡的问题。
7.卫红可能会为此感到无尽的困惑和遗憾……可这,毕竟是她自己选择的路。这就是生活,这就是选择,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心理咨询人员,对人生的感叹。人生的路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心理咨询人员也只能帮助“行人”尽量认清自己要走的路。
8.初入道者在同感表达上很容易犯两个毛病:一个毛病是因过分关注来询者的感觉而制造出一大堆同感泡沫,于同感共情无实际的帮助;另一个毛病是因过分认同对方的想法而设置了重重的同感陷阱,错失了面质来询者的时机。
9.心理咨询之妙,就在于它帮助了一个人,却让那个人感到,好像他自己帮助了自己似的。
10.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乎其出身,而在乎其所为。
11.人是活在相互比较的感觉中的。这种比较既可能给人带来自信,也可能给人带来自卑。
12.“我感到自己是全哈佛大学最自卑的人。”
13.丽莎此时的哭,就好比一个饱受婚姻创伤的人,在最终获得离婚证那一刻的痛哭。这种哭,是健康的哭,是必要的哭,因为她需要在这一刻,将积压在心头许久的种种委屈和不快通通哭出来,让不尽的泪水,洗刷内心的种种委屈
14.丽莎不会反感你说的话,毕竟你没有说错话。但同感交流的艺术在于,不说错话不等于说对话了,这就如同不输并不等于赢,是一样的道理。
15.就问:“你在找什么?”不料丈夫说:“我终于找到了我要找的东西,那就是你的声音!”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幽默是认知不协调给人带来的快感。”
16.“瞧你这德行!”小伙子平静地回答说:“不是德行,是惯性。”
17.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18.阿静皱了皱眉头说:“如果你写的书不枯燥,不讲大道理,又有文学的味道,而且最好是与爱情有关,那我就会看的。”
19.你是个很善解人意的人。在我们的谈话中,你从来没有因为这件事教训我,也没有劝谕我一句话。你总是不断地向我提问,并知道我什么时候想说话,什么时候不想说话,你真能理解我的心。我来找你,真是找对了。
20.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以及彼此的认同与接纳,是灵魂上的相依;承诺是指维持关系的期许或担保,是对永恒的向往。
21.你可能在所有的时候愚弄某些人,也可能在某些时候愚弄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候愚弄所有的人。
22.一个人可以被击倒,但不可以被击垮
23.苏格拉底曾言:“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
24.就精神分析而言,反移情是咨询师由于其以往生活经历和人际关系作用对来询者形成的心理反应倾向。它是一种对特定人物、事件、环境等的定势思维,或是一种因情感投射而产生的特殊偏好、偏见,终而形成某种情结表现
25.反移情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出”一个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有意识、无意识的认知、情感意向。
26.有时我觉得他这样做挺可爱的,有时又觉得挺可怜的。
27.谈感受:针对来询者的倾诉,多问“你感受如何”或“你是不是这样感觉”之类的问题来促进来询者宣泄情绪。
28.谈具体:针对来询者的叙述,多问“你可否说得具体些”或“你可否举个例子”之类的问题来帮助来询者厘清思路。
29.少评论:不要对来询者的话语做是非判断,少说“你怎么可以那么想”或“你想得太多了”之类的话,而是鼓励来询者多做自我分析。
30.多提问:不要木然、被动地倾听来询者讲话,而是对来询者的话提问质疑,以推动来询者看到自己平时看不到的问题,发现自己的思维、情感的误区和盲点。
31.勤总结:针对来询者的连篇叙述,要勤做归纳总结,以抓住每一段话语的要点。在这当中,咨询师尤其要启发来询者自己去做归纳总结,以强化他的独立思考能力。
32.概念化:针对来询者描述的问题,咨询师要善于加以心理学概念化(如谈某种情结作用、人格状态、防御功能),以为咨询探讨提供理论依据。
33.总之,心理咨询对话可谓人际沟通之艺术。人们唯有不断反思自己的咨询沟通表现,给自己念“紧箍咒”,才能功德圆满,修成正果,成为咨询沟通的大师。“做块高质量的回音板”,这是杜希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它也是所有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