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夫妻辛苦一年攒下3万,被14岁儿子两个月败光”的新闻被网友不断刷屏。据说是一对夫妻,为了让家人过上好一点的日子,也想让儿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于6年前,一家三口来到丽水。这对夫妻肯吃苦,找了一份三班倒的工作。为了省钱,一家人租住在地下室。一年辛苦攒下3万元,没料到被上初二的孩子两个月花光,打出2米多长的消费单,发现全用于打赏游戏主播,按理说事情到这儿,舆论的矛头是网络游戏平台监管制度的完善和孩子的消费教育。但事情的发展是父亲舍不得打孩子,最关心的是被儿子花掉的这笔钱能不能追回:“是网络游戏主播不断诱惑着我不懂事的娃,他们骗未成年人太不厚道了,我一定要讨回我的血汗钱。”母亲道:“自己养的,舍不得。再说这孩子倔,朝他发狠,说不定他会离家出走。",家长的这种处理方式也引来网友一片热议。
值得欣慰的是,因为小明是未成年人,即便和游戏网站有过注册合约,但这个合约是无效的,小明的家长也有权追回打赏主播的全部损失,唯有祝愿他们能尽快追回这笔辛苦钱。但这件事却给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敲响了警钟:自已的孩子是怎么花的钱?他们有正确的消费观念吗?他们能控制自已的消费欲望吗?
如今,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发生了新的变化。不管家庭经济情况是拮据,还是宽松,或是富裕,父母们都是倾其所有将最好的给孩子,从小就让他们拥有零花钱的支配权。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尚小且没有收入,没有必要向孩子传递合理的消费观念。但与此同时,这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却不注意细节,花钱大手大脚,追求高消费,孩子长期在父母的影响下耳濡目染,也学会了父母的这种铺张浪费的习惯。此外,也有些父母盲目心疼孩子,不想让孩子吃苦,不管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如何,只要孩子开口,一律满足,这也导致了孩子形成不良的消费观。
如何正确地消费,这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片空白。他们在生活中,过度消费,盲目消费,什么东西该买,什么东西不该买,学生心中没有一笔账,有钱时消费起来大手大脚,不懂得计划,不懂得盘算,不知道节俭,这些都是很多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这也是长期以来这方面的教育缺失所导致的。
我想起我的孩子:上小学时经常用零花钱去买校门口的垃圾食品,听不进去大人的劝告;上中学后,同学之间过生日,不送书本不送学习用品,就送游戏点卡,说这是同学央求他买的最想要的礼物;进了高中,拿着零花钱去买黄钻,来装点QQ空间,向同学炫耀他的功能。这些不正确的消费习惯都在我的劝告无效下任其生长。虽然现在儿子已经长大,不再吃那些不健康的食品,可他每每路过学校,表示还是很怀念那个味道;虽然不再买那些游戏点卡和黄钻,但他的下一个阶段肯定还会出现其他的消费理念。
一位朋友向我倾诉:她和老公经常忙于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儿子,就经常给予儿子多于实际年纪该有的零用钱,想尽办法满足她,以此弥补他们无法陪伴儿子的内疚。至于儿子如何使用零用钱,他们从来都不管。但每次接近月底的时间,儿子就没有任何零用钱可以使用,于是他会向父母索取更多的零用钱。最后在一次出差提前归来后,却发现儿子没在家,后来四处打听,在小区旁边的网吧找到了人,一问才知道,儿子经常在他们不在家时用零花钱去上网。这种不管零花钱的出处造成孩子的沉迷网吧,应该是他们追悔莫及的。
而另一个孩子:她们家生活压力大,两个大人在同一个单位,效益不好,工资太低,只能保障最低生活标准。而他们不回避,主动让孩子明确认识家中的经济状况,告诉孩子要想过上好一点的生活要靠自已争取。这个孩子特别懂事,虽羡慕别人拥有的,但他能克制自己的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要求,每次在经济条件允许范围内去消费。从小他就告诉妈妈:他以后要有一间自已的房子,要有一台电脑。如今的他,在大学期间,是同龄孩子中生活费花费最少的,可却是最充实的,也是最优秀的。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谦逊败由奢”,教会孩子如何花钱,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已成为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指导孩子们来合理消费,不出现冲动消费和攀比消费的不良现象;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让孩子积累到更多的财富和承担责任的能力,这是每个家长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