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一个可以学习、不断尝试的年龄,也是一个充满迷惑、孤独的年龄。
二十岁的我,站在了人生的岔路口。
面前有那么多条道路,每一条看起来都漫漫无期。
每一步前进,黑暗就笼罩着过去,遮掩着未来。
我不知道,我该怎么选择,更不知道哪一条路更适合我,哪一条路有我向往的星辰未来。
过着附和于多数人同样的日子,十八岁的成年二十岁开始走下坡。
年少时远大的理想生活与抱负,被生活磨得圆滑,棱角不剩。
就像我一方面享受着现在得过且过的生活,一方面又羞愧于自己不努力的态度。
那些当初,早早就在二十岁的年纪被埋葬了。
可有多少人会想到,自己未来的人生会死在二十岁里。
01
二字开头的人生,没什么出色的能力特长。
不比校园里的学霸优秀,家境也不比等待继承家业的朋友强,但自信地认为自己以后一定会大有作为。
看着朋友圈里早早辍学工作的朋友,晒着自己各种工作成果。
看着邻居家的姐姐通过了托福考试,开始做着国外留学的准备,就连同专业的舍友,也做好了毕业后的打算。
我有一些焦虑了,于是暗暗对自己说:“明天开始,我也得努力了。”
听说公务员工作福利好,便兴冲冲到网上淘资料课程,准备备考。
知道朋友通过摄影拍摄,得到了公司开出高薪资青睐,我也斥巨资买了相机和镜头。
幻想着现在的努力,以后毕业了也能有个好的未来。
但到后来,网课资料淘了一大堆,却没想过学习考试,相机拍摄又要提前看好天气,避开人流。
我们总抱怨着事情需要的时间成本太高,为得过且过找一个又一个借口。
思想前进地乏力对于习惯遵从,过着同样的日子附和于多数。
于是,熬到了现在一无所有。
得过且过着,这条路最简单容易也最舒适,可走得多了久了,初心就丢了。
02
年初回到深圳见到表哥时,他正因辞掉体制内的工作自己开宠物店的事,和家人闹情绪。
从读书到工作,他一直都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成绩优秀,工作有前途,规矩得体是他一直以来的标签。
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他的人生每一步都让父母骄傲,让别人觉得羡慕。
还记得那天,我问他想清楚了吗,他用很轻松的语气告诉我:“还有什么好考虑的,这不比选择题还简单吗?”
后来他为了经营好宠物店,卖了车抵押了自己唯一的房子。
报名学习了专业经营的课程,还做了各种创新,他的店也开始在当地小有名气。
他的改变和态度,我从那时开始一直都记得很清楚。
如果他不是选择改变,或许在等到四十岁的时候,也会像二十多岁的生活一样。
在办公室里泡着茶,打印着文件。区别可能是茶杯好了一点,工作的椅子舒服了一点。
可这样的生活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忙碌的生活节奏里,有多少人选择慌忙赶路,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目标。
或许会有危机感,或许也知道该学着努力做出改变,但做行之有效变化的人却不多。
从踏入舒适区的那一步开始,逃离成为一种奢望。
意识到当下生活状态有问题不难,难的是打破规则,遵循自己内心的感受。
03
《说唱新时代》里,热狗就问过subs:“所以你不会觉得有时候浑浑噩噩是一件很爽的事情吗?”
他说:“有时候会,有时候醒了,就不会。”
是啊!有多少人能意识到自己生活“浑浑噩噩”,可坐以待毙的人,也不少。
在二十岁的年纪,考试失利、追不到自己喜欢的人,在三十岁的年纪里,一成不变的工作、被同龄人碾压的痛苦。
那每一个年龄段的危机,让人生都充满了跌宕起伏。
当我们明白了,那样的危机不是问题,知道自己想过什么样的人生之后,那什么都还来得及。
就像那句话说的:“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错过了第一个完美时间,就别再错过第二个了。
学想学的,做想做的,争取自己想得到的,哪怕是现在,世界也不会吝啬给我们机会。
没人想着,自己的人生会死在二十岁里,也没人会,死在他的二十岁里。
作者介绍:十四,95后独立自媒体创作者,是总有一天会拥有百万粉丝的小UP主;分享个人自媒体创业经验干货与书评,情感小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