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一
昨晚还是没有熬过十二点,说好的守岁却在春晚的背景音中被催眠。再睁眼已经凌晨三点多,手机的呼吸灯在闪烁,迷糊中迅速做出反应——翻个身接着睡。
拜年、回信息什么的,等我睡饱了吧!毕竟今年是猪年,当一回小懒猪也无伤大雅。
年味真是越来越淡,小时候只有过年才会上桌的吃食,现在却变成家常菜,那种“终于要过年啦”的热烈祈盼,逐渐变成“怎么又过年了”的心里建设。
被丰富的资源供给冲刷的不止食品,还有精神食粮。
春晚,有点像盘子里的雕花萝卜,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毕竟,现在娱乐圈的日常,就是隔三差五丢出几个“手雷”,炸得人群或惊呼、或惨叫、或怒骂……“吃瓜群众”这个词也随之诞生。再加上热搜和头条,平时就够热闹了,哪里还差“春晚”这道形式菜呢?大伙儿忙乎一年了,好好歇歇心吧!
虽说禁放,忽远忽近的还是会有稀疏的爆竹声。像是奋力唤醒被迷晕的众人,“喂!醒醒啊!过年啦!过年啦!”
缓过神来的人无非是抬抬眼皮,“哦”了一声,继续低头群发拜年信息,在微信群里哄抢红包,抱怨网速太差或别人家的网速太好……
终于是过年了!
也终于能理直气壮扫一扫谁删了自己的微信好友。也能终于在一堆收到或回复的消息中,看到曾经最熟悉的人,然后嘴角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心中轻叹:“原来没失踪啊!”
终于过年了!
一年一次的盛大节日。一年一次的礼物“传递”仪式。虽然有点倦,大家依然乐此不疲。
不管年后谁家丢了多少箱苹果,谁家倒掉几箱牛奶……总之,年假结束前,不给堆积的礼品找个好归宿,年后也是要闹心一阵的。
春节走亲访友自然不好空手,只求别为了形式而浪费了东西才好。
也许,只有亲朋欢聚一堂,毫无章法和逻辑地扯家常、肆无忌惮地哄堂大笑,才让人真的察觉到——过年了!
“昨天的五福红包才开出两块钱!”
一年不见仍有的聊,真好!
常言“一年之计在于春”,我这个新春的开头,要先在被窝里度过半日了。诸位先忙,我再睡个回笼觉。
2.初二
早早醒来,初二回娘家。
单身的我是不存在回门的说法,但是理直气壮地窝在爸妈家的沙发里大吃特吃,我还是欢天喜地。
各种坚果和水果,很快只剩下果皮或果核。吃累了,伸个懒腰,去厨房再偷个嘴,顺便活动了筋骨,想着回来继续吃。
母上大人在切西红柿,我从刀下抽走半个,吓得老妈手里的刀一抖。
“切菜呢,你乱伸什么手?!手指头给你剁下来。”老妈眼里惊慌未平地数落。
“不怕!是亲妈,剁不着!”我叼着半个西红柿含糊不清地还了句嘴,跑了。
坐在里屋有些耳背的老爸掀起门帘探头问:“你们娘儿俩嚷嚷啥呢?”
老妈所答非所问地怼了一句:“都是你惯的!”
……
嘿嘿!
说也奇怪,小时候见到肉食总会忍不住偷嘴,现在一大锅炖肉却无人问津。饭桌上,炒菜和凉拌菜一扫而光,整整的一只熏鸡被原样端下了桌。
“现在吃什么都不觉得香了呢?”老妈喃喃,最后自问自答,“是缺饿吧!”说完自己都笑了。
真的是过年了!
没了鞭炮声,没了大快朵颐的快感,没了热切期盼的年味儿……
好在,春晚还会准时开始;好在,我还有回笼觉能睡;好在,四散的亲情还会归拢相聚。
父母身体尚且安康,回家还能赖在他们眼前“撒娇耍宝”,装着一副“我年纪还小,什么都不懂,我还需要你们”的样子,招惹他们或气或笑……知足。
假期刚过三天,似乎就进入了倒数。除了走亲访友、活络感情,余下的时间,都是自己的“年”,尽情过吧。
过年好!猪年大吉!这个年,又要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