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的加速发展,互联网的盛行,各种信息从四面八方扑面而来,我们每天可以接收到的信息数以百万,将我们淹没,无所适从;大部分的公司都在讲究效率,速度,要做更多的事,要更快的做事,如此节奏,让我们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升职加薪,或忙于创业,而自己仍在原地踏步。
只要我们停下来,这些问题不自觉的就在脑海中出现,焦虑如热锅上的蚂蚁,让人寝食难安。如果,这个时候有人能伸手点拨一下,努力就能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了。蚂蚁私塾的线上私董就有一群这样的伙伴,每周集中2次来协助伙伴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接下来,我们看看他们是如何做的,效果又如何呢?
(下面提到的是真实案例,为保护隐私,虚拟了人名)
初次接触恍恍的时候,满屏的文字,让我隔着屏幕就能感受到他的焦虑。我邀请他尝试着将自己的焦虑先描述成需要解决的问题,再描述整个背景。到了晚上,他将整理好的资料交给我,并表示已经做好了被剥皮拆骨的决心。
恍恍:程序猿一枚,想解决的烦恼是:如何高效地在多个任务间进行切换,更快进入心流状态。
“高效”,“多个”,“更快”,还要达到“心流状态”,能不焦虑嘛?
伙伴们毫不客气的提问让恍恍直面内心,挖掘出了最本质的问题所在。
欲速则不达
很多问题来自内心的浮躁,越浮躁越静不下来,越静不下来状态效率越差,状态效率越差越浮躁,形成恶性循环,低效能做事,出低成果,挫败会让人越来越没有能量。需要做有效的减法,用28法则去做那20%不紧急但重要的事
理性脑多线程处理越高效,耗能越大,身体负担越重,但为追求“高效”,会强制继续,失去能量是很自然的事,因为人不是机器,而多任务和“专注”,“心流”本就是相悖的!
针对本质性问题,伙伴们也纷纷给出了宝贵的意见:
1、 先把自己能做的且能做好的做完
2、放弃!放弃!你的一天只有24小时
3、不要刻意追求所谓的高效率,把精力集中在解决没意见具体的事情上,接受打断的实施,顺应自然
4、把焦虑写下来,并将其转化为行动,一步步执行
5、 我也有过焦虑,通过放弃些问题换来突破,把与自己成长目标不一致的挑出来,列出来,从低到高一项项
6、明确自己一天工作的最终目标,写下达成的切实想法
7、问自己想要什么,明确方向
当然,最重要的是恍恍在这一次的收获与成长:
之所以想兼备多任务和高效,其实是源自于自己内心的焦虑:想要的太多,但现有的太少,能力相差太大;有不少目标,但相互间有冲突,且还没有“我一定要”的坚定,无法形成长效标杆和指导的效果;权重不清,做的都是“好事”,但对我的目标,对我的改变有多大,权重有多重,是否还有更重要的事,这些都没一个明确的标准和清单,行事无基准
看穿自己的焦虑,方能静下心来制定目标,做出改变。
恍恍的行动计划:
1、先静下来,从作息稳定开始,然后每天留半个小时,冥想或者什么都不想,放松身心
2、对自己极度坦诚,一点点挖掘自己内心的最根本目标,将“终极目标”记下来,并以此为指导与评判标准
3、行事按“打分”,先做分数高的,坦诚地给自己的每一个事打分
说再多,不如去行动;行动前先找目标。如果你也想像恍恍一样拥有寻找目标的能力,赶紧找漂亮的助理姐姐,加入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