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今天小羽毛先来带大家认识一下我们的对手——知识。
长文预警,建议收藏看,坚持看完,这将颠覆你的认知,从头开始改变。
先放上一个导图,了解本文结构。
正文开始
学习,本是一个事件,而小羽毛与在座的大家都一样,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学习的客体是什么,是知识。
学习的核心就是学知识
在我们大千世界中,我们接受到的不是知识,是信息。我们在上课中听讲、看一部电影、和同学玩耍、甚至吃饭等动作,无时无刻地,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而我们不能够较好的区分信息与知识,不能够从生活中各方面的数据中汲取有用的东西,而根源不在于你不想,很有可能就是
你在源头就错误的把信息也当做了知识,而知识又被你忽略了。
举个栗子
很多人都是渴望知识的,小羽毛也相信,既然你在看看这篇文章,说明你的意愿是渴求知识的。
而为了学习知识,有的人就会去听课,会花钱在外面学习东西,目前常叫做知识付费。那你听了一个很有感触的演讲来看,听完过后,你很有感触,也觉得好有道理,可仔细去想,那你学到了什么?
大家也经常在接受某某培训,学习什么技能,在网络上,B站上,学习PS,学习绘画等,一堂课下来,感觉自己学到了些东西,然而会发现又没学到什么。一个系列下来,大部分人的感受都是这样,学习了一些东西,也懂得了一些皮毛,但是也仅仅如此。
所以,当你认识到你学习的信息是什么,并能够与知识相区分,更进一步的,你知道了知识的分类等,那么,从源头上,你已经进步了很多。在听讲中,你便能够搭建自己的思维导图,联系自己的知识结构,区别废话与无用的讲授,也不必浪费时间盲目的记录笔记了,更不用记忆繁多无用的东西了。
人们常说,你和学霸同在一个教室,但是学习的效率却不同,他们学习效率高,记得东西多。
然而,什么是学习效率呢,那把他量化后,能不能做到100%的学习效率呢?
这究其根源,就涉及到了学习信息与知识的获取,信息是杂乱的,无序的,繁多的,老师的每一个动作,讲的内容,去思考的方式,甚至他的走动等都是信息,而一个效率高的人是从这中信息中筛选出特定的,准确的,可运用掌握的知识。
而「知识」又是相对于主体的,也就是学习的人,也同时不见得是从信息中直接获取的。
比较抽象,打个比方。相对于主体,就是相对于学习者的,有的人听课是为了学习这个知识点,有的是为了这个思考方式,更有的人是为了这种授课方法。主体不一,学习的内容不一,对「知识」的理解不一。
不是直接获取说的是,相对于主体,每个人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可能不一样,那么可能从老师的一句话中吸取得到的知识程度也不一样,理解程度更有可能不一样。有的同学已经掌握,就算不上新学的知识,而有的同学知之半解,算是掌握了些知识,但有的同学却能够联系到更多,与其他知识相结合,掌握的更加深刻。
所以来说,学习效率不见得是记性好,而效率的高低应该是学习知识的多少与掌握程度,而知识又是不可度量的,所以学习效率是不能量化的,没有100%的效率,但是有无限的学习效率,为逆袭的你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所以要想掌握的更加深刻,一个好的办法就是把知识「元化」,也就是碎小化,同时分类。
记忆一个整体的事件不是个容易的事情,而且大脑容量不允许记住很多复杂的情况,但是事件是无限多的,那我们就从有限的几个事件总结规律,看到本质,演绎归纳,从中提炼出短而有效准确的碎小知识,然后去解决更多可能会出现的事件。
而接下来对知识的分类会让你更好的明白与运用知识。
对知识的分类,目前普遍流行了很多方式,但是在对于学习这件事情上,一下分类很好的能够结合上文所讲。
这个分类方式可以让你很清楚的涵盖学习中应该掌握的东西。
事实性知识是通晓一门学科,解决其中问题必须了解的基本要素。其最基础,也是我们大部分所学习的东西。
在学习学科中,他就是你一个个的知识点,无论复杂与否,无论是基础性知识,还是推导出的,只要是你所学习的,验证是正确的,统一称为事实性知识。
小羽毛想说,有的时候别的地方也叫它基础知识,这个也没错啦,虽然有的知识很复杂,很难,但毕竟是前人已经确定了无数遍,被写入了课本当中了。
况且,等你上了大学就知道,谁说「基础」两个字,就必须是简单了。往往是加了这两个字的科目,什么《材料基础》、《热力学基础》、《流体力学基础》等,他们一点也不简单呀!!!
在学习过程中,这些知识是需要大部分掌握的,也是一个扩展面的体现。其就像搭建知识体系所需要的砖块一样。
概念性知识就是在事实性知识上总结归纳,建立关联从而得出的。
顾名思义,概念性知识就是建立在一定的实时性知识的基础上的,对所认识的实时性知识通过整理分类,总结出规律,然后才能够运用到将来遇到的新的问题上,然后解决问题。
它是事实性知识的特定集合,是将一盘散沙结合成古堡楼兰。
如果事实性知识是砖头,那概念性知识就是通过水泥把一个个砖头组成各种形状的高楼大厦。而我们现在有可能大部分人缺的不是砖头,问题是有要砖头。
也就是说我们每天都在学知识,我们有了很多知识,但是不知道把知识连接起来,也就是没有建立知识的高楼大厦,再面对问题的疾风暴雨时,当然不能够做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但是如果我们懂得了怎么建立高楼,即使我们所拥有的知识量不多但足够的时候,我们也能够组建出牢固而又有力的知识大厦,在面对任何问题时都能够迎刃而解。这就是那些学霸为什么能用少量的时间做到比你还有效率的学习。
概念性知识的关键就在于建立体系,而建立体系的一个好的方法就是思维导图(如有需要,会在后面详细介绍)。
建立联系需要你要从有限的现象和问题之间找到之间的联系与规律,然后总结出解决相似问题的办法。
能够掌握概念性知识的人都会有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力,能够将具体的现象概念化、结构化、系统化,能够更快的看到问题的本质,也能够很快吸收接下来的要学习的知识,然后适当的加入到自己的学习体系中。
并且,大家在学习中肯定也会发现,许多知识都是相互关联的,通过一个知识可以连接到很多的知识,只要你建立了这样的体系,建立了这样的概念性知识,那么,就让你尽情的去体会那知识点间那种触类旁通的快感吧!
程序性知识是一些程序化的步骤,比如怎么做实验、做数学题目的步骤、思考问题的方式与角度。
他作为一种行为方式或者思考方式,是不能够被具体学到的,也不会有老师具体来教的。比如解一道数学题,他的整个思路,整个解题的步骤,一步步的推导,都是一个程序式的东西。
再比如,学习开车,在驾校中我们被教怎么开车,怎么练习,还有应对的技巧。以及开车时候发生各种情况的各种应对技巧等。
还有在生活中处理各种事情的套路,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关系,如何规划一个旅游等等。
在这里就把他比喻成搭建高楼大厦的一本手册,给你一本手册,搭建高楼大厦就需要自己亲手来体验,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可能误解、看不懂手册,把高楼大厦搭建歪曲,所以一本好的手册就至关重要了。
这类知识很难清楚的表达,也很难被记录到纸上,而且这种感受与体会,也不是说说看看就能学会的。
所以要想掌握这类知识,就必须躬自亲行,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现在能够从网络、书本中得来各种各样的经验,包括小羽毛在这里介绍这些方法,但是离你自己掌握这些还有一定的距离,必须要亲自去使用,去感悟,去体验,并结合自己情况来使用,才是真正的学到了。
现在说一个不太好理解但是又确实存在的知识——元认知知识。
这里先说砖头,我们要盖好一座房子,不是有了砖瓦泥、一本手册,一手的砌墙手艺就可以了。在这里还要有一个监工、一个包工头,来时时刻刻监督房子有没有做好,有么有高歪,有没有安装图纸来做,有没有按照正常的进度等等。
而在知识水平上说,就是你对学习这件事的动力,学习的感受,以及你学习效果对你的反馈影响等。
元认知知识非常关键,其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与人之间巨大差距的原因。接下来我用一张图进一步给大家解释一下。
元:超越的意思。元认知就是超越我的认识,他是我们能够监控到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并做出相应的调节。在这里,说得更通俗一些,元认知是我们在生活学习中的各种感受以及调节能力,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在解决一道比较难的数学上,老师直接就给出了我们一个解题步骤的手册。但是,解决一个问题会涉及到了许多的思想方式,而为什么就能够突然想到这个方法呢?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这种方法突来的灵感,就是我们元认知的一种表现,而这个也是我们是很难以学到的。
而且这还涉及了许多元认知其他方面,比如遇到难题后我们的感受,是继续锲而不舍的再想一想呢,还是关门大吉的就此放弃,是有坚定能做出来的信心呢,还是一看就一个脑袋两个大的郁闷。
这个体验、这个经历必须要经过自己的亲自去做、去经历才有可能慢慢掌握这个过程,这就是数学题为什么难的原因。
我们如果要学习英语单词,那么我们要先搞清怎么样我们才能更好的记住单词,怎么样我才算真正掌握了一个单词,而只有知道了这些,你才可能选出正确的方法。
上面的问题弄清楚后,在方法上也就显得各不相同了。有的人有通过app能够很好的记住单词,而有的人需要重复抄写记住,还有的人需要把单词放到句子中来理解背。
每一种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每个人对同一种方法产生的效果也大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从而做出正确的调节与控制。而这种能力也是元认知知识的一种具体表现。
学习元认知知识就是在学习如何学习,学习好了元认知,就可以更好的学习。而这里元认知是种摸不到看不到的知识,同样也包括了好多的抽象东西,也许灵感、感悟、精神、信仰等都差不多包含在内。
而且有的人可能一瞬间掌握,一点就通,但是有的人可能学很长时间也长也找不到其中的精髓。
不过,不要紧,紧跟小羽毛的步伐,这个过程你都会有所体会的,在这里慢慢学习,相信多多少少你都会有所收获的。
在任何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学会全部知识,也没有必要学会全部的知识。
每一门学习课程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知识我们就要采取不同的方法,那具体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就需要接下来介绍的认知的层次。
该方法是根据大部分差不多都认同的一个方法,布鲁姆分类法。该分类法把认知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几个类别。这个分类法在美国教育界,尤其是在中小学,可谓众所周知。很多学校的课程设置,就是以此分类法为依据的。
认知的层次一共有下面几重:
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这6个层次的认知水平是逐级增加的,其实也很好理解。比如学习一句古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记忆水平就是我们能够背诵这句话,给出上句填下句等。
理解就需要对其进行解释,并明白其中的道理,然后就是运用,我们会经常在励志作文中某某结尾后写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表达我们不怕困难,勇敢向前的决心。
基本上大部分同学用到这里就可以了,而接下来的几个层次就需要你不同的专业以及定向需求了。
假如我们需要写出一句能够表达相同意思的,而又与众不同,还很高大尚的句子,那我们就需要继续分析这句话。
我们要把这句话进行具体的分析,为什么他那么脍炙人口,其中用到了什么修辞等?分析完后,对其进行评价,写出自己的感悟,并训练这种方法,然后就是创造,试着也写出这样一句话来。
这个过程走完了,你就会发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不是就更加深刻,学习的东西也更加丰富,而且自己创造的东西独一无二,绝对算得上是精品了。当然,创造的这个过程不是那么容易的,它需要灵感,需要想象力,需要大开脑洞。
而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并不需要涉及这所有方面,根据我们目标的不同,来恰当的使用。
比如,学习英语是为了过四六级,大部分的单词只需要记忆和理解,顶多用到应用和分析。所以说,你只需要针对这个科目的特点,来想办法怎么多多记住单词,怎么会应用就好了。
把上面知识的分类和认知的层面应用到我们学习过程中,就是我们首先要确定好学习的目标,有了目标,然后我们才可以针对性的选定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这是个整体性的学习方法,具体运用到某个科目又有一定具体的内容,每个科目所具体的内容又不一样,而这个整体性的方法对大家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认清自己的能力,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
只有当你清楚你的知识体系的时候,你才能有的放矢的运用知识,才会感觉自己真正学到了知识,每天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哪怕很慢,但是很有效果,就会慢慢产生学习的动力。
好了,今天给大家介绍到这里,码字不易,喜欢就点个赞,开个关注吧。
点亮在看,给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