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其实是要给大家打个预防针。因为接下来要解读的齐物论实在是太烧脑了。我们说他是一个有趣的人,但是齐物论作为庄子内篇中的翘楚,却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这个结论,但是命里有时终须有,他是个大奇人这个结论绝对没得跑。
如果说内篇七则是整部庄子的核心,那么逍遥游和齐物论就是核心中的核心。但这两篇的风格却可谓各领风骚数百年,一篇是清新隽永的优美散文,另一篇是严谨枯燥的学术论文。
这也是为什么庄子最为人熟知的文章便是逍遥游的原因吧。毕竟学术论文的确严谨细致,论证过程更是丝丝入扣。但是阅读起来的难度的确不小,更何况还是早已被现代人所抛弃的古文呢?
南怀瑾老先生说:这是研究《庄子》最头疼,问题夹杂得最多的一篇文章。胡适更是直言: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终结。以至于在中国哲学史大纲这部中国哲学的开山之作中,他做了一个比喻:
譬如说我比你高半寸,你说你比我高半寸,两人争论不休,庄子走来排解说:你们二位不要争了,我刚才从那埃菲尔铁塔上向下看,觉得你们两人的高低实在没什么分别,何必多争,不如算作一样高低罢了。
总之呢,解读齐物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但是如果想了解庄子,它又是一座无法绕过的问题。这也造成了一个现象,有多少人都曾被逍遥游的奇特瑰丽吸引入门,但当他们读到齐物论的时候,却发现那扇大门紧闭门锁,好像从来不曾张开欢迎的臂膀,于是他们只好调转枪头,拂袖而去。
不过呢,了解一个人总是需要多方面的见解的,如果只看到一面,又怎么能说了解呢?逍遥游和齐物论的存在不正好证明了图图妈那句:出得厅堂、下得厨房、能文能武、身怀绝技、一手遮天,大名远扬。。。说到这你对庄子这个奇人的兴趣是不是又增进了几分呢?
我个人将齐物论分成了七个部分,而这七个部分和秋水一样有一条主线和无数支线,从南国子綦的故事引入说明三籁,进而引出主线大知闲闲,小知间间一直到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最后以尧问舜做终结。
我将这条主线算作两部分,剩下的那五个部分就不言自明了,自然是五个故事了。这也许正是王夫之说秋水因逍遥游和齐物论而衍之的原因吧。(取齐物之结构,逍遥之神髓。)
说到这,那个请求也就脱口而出了:不知道大家想不想跟我一起去领略齐物论的风采呢?如果愿意的话,又想怎么领略呢?是想像解读逍遥游那样形散而神不散,还是想像秋水一样按照次序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