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天
对于徐志摩的认知,仅限于《再别康桥》这首浪漫的诗。这首诗在杂志上完整的看到过,最终也只记住了“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几句。而杂志上的文章对他浪漫的感情过程的描述,总觉有一些八卦的意思,所以,对这样的文章看完后没有留下一点印象。
要写徐志摩,他的才情和感情都是躲不开的。他的才是公认的,但是他的感情却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今天我只是说说徐志摩的第一段婚姻。
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是封建时期的产物:包办婚姻。两家的联姻是为家族的发展而定的。那时少年徐志摩16岁,刚刚中学毕业。求学的欲望十分强烈。而张幼仪自小受传统道德观念影响颇深,个性沉默、举止端庄。她的这种性格是封建时代最受欢迎的。
民国时期,自由恋爱之风在中国大地兴起,知识分子们一边谈论爱和自由,一边却要面对家中的包办之妻,他们没有共同语言,有的只是满足家族传宗接代。如:“朱安之于鲁迅,张琼华之于郭沫若,孙荃之于郁达夫,江冬秀之于胡适。”他们不离包办妻,却“纷纷把目光投向了身边一起探讨诗文的朋友,社交场上你来我往的名媛,甚至是怀着拳拳热情,对自己崇拜敬仰的女学生。”(引号内的文字摘自“有眉毛的秋小姐”文章)在外面另起炉灶,过自己想要的爱情生活。寄一点糊口的薄资让家中的缠脚妇人为他顾孩、顾父母、顾家,卑微的度过一生。
徐志摩也有和这群知识分子不一样的地方,在国外的学习让徐志摩接受了西方的婚姻观念,那就是婚姻要以爱为基础,一夫一妻。爱,在一起,不爱,就离开。
有人说徐志摩不是浪漫是浪,可我觉得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释放了张幼仪的能量,最后成为中国第一女银行家。这是徐志摩心里愿意看到的。
徐志摩唯一做的不好的地方是在和张幼仪离婚前对张幼仪说出来的那些话,张幼仪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徐志摩回复:“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为了迅速离婚,他是真急了。他的这话激怒了多少女性朋友,恨他入骨。
和鲁迅、郭沐若、郁达夫、胡适相比较,作为自立女性的我还是比较赞同徐志摩对婚姻的态度。夫妻生活中说出来的一些话,那就不要太过的计较了。谁的生活不是一地鸡毛呢?
没想到我今天也八卦了一回。对前人的不敬,请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