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和田玉一直是中国人最深爱的饰物。这不仅因为它成就了东方女性的美丽——典雅、庄重、温柔、大方,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力量。
中国的文化可以说是一部玉文化史。很多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都蕴含着深深的玉文化底蕴,跟着山石玉小编一起去领悟那些民间故事中的和田玉吧~
红楼梦之金石良缘。“石之美者为玉”中国人对玉的喜爱甚于外国人对钻石的追捧,一部红楼梦,就写那晶莹剔透的石头历劫的故事,所以又叫《石头记》,一个大观园,其间宝玉,黛玉,妙玉,红玉,玉满天下,有了玉似乎一切都透着灵性。
和氏之璧
传说2000多年前的楚国和氏,把在山中得到的玉璞献给楚国的厉王和武王,但厉王听信玉人的谗言,两次以欺君之罪,先后砍去了和氏的左、右脚,后来文王继位,知道和氏因璞玉被诬为石头而在山中痛哭了三天三夜,便命人剖玉察看,证实那果然是一块举世无双的美玉。于是把这块美玉琢成玉壁,为了奖励和氏献玉有功,逐以和氏之名命名此壁为“和氏璧”。
完壁归赵
完璧归赵的故事。还是那块“和氏璧”,到战国后期,被楚国用作向赵国求婚的聘礼,赠给了赵国。秦国也非常想得到它,就宣称愿以十五座城池交换赵国的“和氏璧”。
虽名曰交换,其实只想骗而取之,赵国也明白秦国的用意但因惧怕秦又不敢拒绝,于是便派机智勇敢,足智多谋蔺相如担任出使秦国,护送“和氏壁”去秦国交换城池的任务,在谈判过程中,蔺相如识破秦王的阴谋,略施小计,从秦王的手中夺回了“和氏壁”,并顺利地返回赵国。
后来,秦统一七国,这块“和氏壁”便被秦始皇琢成世代相传的“传国玉玺”,上刻“受命子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成为帝王无上权力的象征。
弄玉吹箫
弄玉是古代神化传说中的神仙佳人,据说是秦穆公的女儿,生时正好有人南来一块碧色美玉,一周岁生日时,宫中摆了很多珍珠宝石,其女独抓此玉,弄玩不舍,因起名为弄玉,弄玉长大后姿容光焕发绝世,聪明能干,善于吹箫,不用乐师,就能自成音调,穆公令巧匠剖此玉做成箫,弄玉吹之,声音如凤鸣。
穆公宠爱此女,特为她修筑“凤楼”,楼前建有高台,名“凤台”,随后穆公欲为其女寻求佳婿,而引出了吹箫引凤,弄玉成亲,乘龙快婿的典故。
时常会有人问:怎么才能更好的赏玉玩玉,不会上当吃药,做一个比较完美的玩玉人?其实这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只要你能谨记住这样几个字就行了。
忍,是一门很大的学问,生活中如此,玩玉亦是同样。
学习有关玉的知识时要懂得忍,这一点对于新手来说尤为重要。学习有一个过程,需要有足够的耐性,如果耐不下心来,不求甚解,只是一知半解就觉得学好了,不再去更深入的钻研,那永远也掌握不了其中的精髓。
准,准确的把握自己的需求。
比如,很多玩玉的玩家喜欢颜色白的玉,但因为过于喜欢白,以至于买了很多造假料。有些玩家喜欢皮色,有些玩家喜欢从玉质着手,有些人不喜欢山料,有些人就喜欢一些有特色的山料等等,个人的偏好不同,选择的出发点也就不同了。
只有明白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才能准确的按照自己的喜好寻去找适合自己的‘真’玉。
狠,是一种果断,一种主见,患得患失总会让你错过什么。
最明显的就是,今天你在市场里看中一块料子,感觉比自己的心理价位高一点点,便打算先放一放,可等到第二天你再去的时候,发现那块料子早已被人抢走了。
静,是一种心态。玩玉是一种心灵感受并融入玉文化和自然的寻根过程。静心,而心静,这不就是我们玩玉所追求的吗。
和田玉的投资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需要你一个长时间的收藏与领悟,才能从中感受到收藏所带来的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