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要想在短期内造出市场认可的超级汽车,这事不靠谱。
有关乐视要造超级汽车的消息已经传得纷纷扬扬。我很佩服贾跃亭的胆识和雄心,但对其造超级汽车的计划却“乐视”而不乐观。
一般而言,进入一个全新的产业需要具备诸多条件。 其中主要有三:(一)这个产业尚未饱和而有空缺可补;(二)在此产业内可以推出有出奇制胜的产品:(三)有良好的资本模式支撑其可持续发展。
对于第一条,目前汽车产能严重过剩。 就第三条而言,汽车仍然是资本密集、人力密集性产业,其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动辄上百亿。新款车型的开发周期即使有丰富经验的主机厂也要至少三年以上,资金可能十数亿甚至数十亿。而要支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基本劳工之外,还要保持大量工程技术人员。即使有些技术可以通过委外来解决,但一个公司如果没有相关产品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管理及工程团队,则成功的几率很小。
那么对于第二条,乐视能在短期内造出独特又被市场认可的超级汽车吗?我看悬。在产品开发中有个著名的卡诺模型,即可以把产品的特征分成三类:(一)用户明确期望的;(二)用户不言而喻但必不可少且对产品生死攸关的;(三)用户没有明确期望但可带来惊喜的。对于汽车而言,第一类诸如动力性能,舒适、外观、油耗等; 第二类诸如价格、安全,可靠性等; 第三类诸如娱乐、联网、智能、方便。
显而易见,对于最重要的第一、第二类特征, 新入者如乐视与传统汽车公司相比,不具备优势。而仅仅依靠第三类特证来挑战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胜算不大。即使是乐视重点所在的第三类特征如车联网及智能电动汽车,当前汽车产业和大众最关心的是如何用这些先进技术来提高安全、节能、和降低排放,这些显然不是互联网公司的强项。
至于全自动智能汽车的开发和应用,须知这是一个渐进而长期的过程。尽管目前在某些技术上有些新的突破,但要使它成为产品上路却还是遥遥无期。因为这是一个集技术、产业和社会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不是某个公司可以单独完成的产品。
谷歌造车,就像本田造机器人一样,犹如项庄舞剑,意在展示和推动自己的技术创新实力。 关注必须,当真不必。
所以我说,乐视要想在短期内造出市场认可的超级汽车,这事不靠谱。乐视及其他钟情汽车产业的互联网公司应该放下身段,踏踏实实地与汽车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中国的新一代汽车技术。
而国内的汽车公司更应在互联网大潮下保持冷静和自信,积极拥抱互联网新技术,两者的切实合作,开发出将来可以竞争甚至超越诸如苹果的CarPly一类产品才是中国汽车工业之幸。
当然,如果贾跃亭们能够以超级汽车为旗帜,聚集国内外大量的资本和人才投入到车联网及智能汽车的研发中来,催生出一批为汽车产业服务的高科技公司,将是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大好事。
毕竟,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短板就是缺乏这样一个产业层,即专注于支持主机厂产品开发的工程服务公司。因为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和商务环境都对此类公司的发展非常不利。如果由于国内互联网资本新贵们的介入而能够改进这种局面,则对中国汽车产业来说,是善莫大焉,功德无量。
(2015.5.10 写于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