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现在每天都在忙着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吧。然而,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读了很多书,听了很多的课,还是没有太大的收获,没法把这些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出来,把它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对此,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困惑。曾经很努力的去阅读大量书籍,参加各种培训课程,获得了很多信息,我以为我已经完全掌握了,可当要用这些知识的时候,发现对此脑袋一片空白,就像这些知识或信息不曾在我脑袋里停留过一样,结果都很不理想,无法指导和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于是,我的情绪曾一度低落,甚至怀疑我的付出和努力。还好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也找到了问题的真正所在。我们所谓的学习,在我看来是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的,即输入——处理——输出,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缺少任何一部分,这个系统都不能正常的运转。
那什么是输入?什么是输出呢?我们进行大量的阅读是输入、参加培训课学习也是输入,听某个大师前辈的教诲也是输入。当然,输出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平时的演讲、写作、沟通和做项目等都是输出。输入进我们大脑的东西只有经过处理了才能够输出,反过来说,只有以输出为目的的输入才会帮助我们去深入思考,去处理输入的信息,促成输出,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
这么努力学习,为什么依然没有收获?此时,你可能需要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努力”了,看看自己在学习时输入量和输入量是几何?又是一个怎样的比例?审视检查完后,你可能会感到很惊讶,因为你的输出端口基本上没有输出量,输入和输出比例也完全失调,输入——处理——输出的通道也就没有通畅的运行过。由此可见,没有收获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我们大量的阅读和听课其实就是一种信息的输入,也就是说我们强化的只是输入端。而我们学到知识或获取信息后后,我们没有深入的去思考处理,去创造更多的途径把这些知识用出来,以致这些知识在我们的大脑里无用武之地,慢慢的也就被遗忘了。正如肌肉也是一样的道理,因用而强壮,不用则会慢慢萎缩。其实,这种情形在中国也是很普遍的,中国的应试教育不就存在这样的弊端吗?只重视输入,不重输出。
因此,要想学习有一个理想的收获,我们在学习时必须构建一个完整的、良性的学习系统,这个系统应该包括输入和输出两大端口,而且两者不能偏废。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即输入——处理——输出。注意:学习不仅仅只是在输入,更重要的、我们所需要做的是要去强化我们的输出端口,让输入和输出对接上,在我们的大脑里产生一个良性循环,这样我们的学习才会有效果,有收获。
不以输出为目的的输入都不是学习,你缺的不是输入,而是输出。学习不是一条单行道,行不通就换一条路试试。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者简介:
徐世尧,一位纯粹的跆拳道修练者。喜爱运动,阅读,写作,坚信积累,乐于践行,不断追求进步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