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由美国创造学家亚历克斯·奥斯本提出,是一种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目的在于产生新理论或激发创造性设想。也被称为“智力激励法”“自由思考法”“诸葛亮会议”等。这种方法重点不是用来解决问题,而是用来启发思路,就像生活中的“垫脚石”,因此也被称为垫脚石。这种方法可以用于产品创新、军事指挥、文艺创作和企业管理等。
头脑风暴法有2个基本原则和4个小规则。基本原则是:延迟判断,当组员说出自己想法时,先不判断是否可行;数量产生质量,依靠大量想法,最终找到可靠的方案。四个基本规则:(1)不做任何有关缺点的评价;(2)欢迎各种离奇的设想;(3)追求设想的数量;(4)鼓励利用并改善他人的设想。
二、设问法
如,小龙虾,当一盘红彤彤的麻辣小龙虾放在人们面前时,大部分人想到的是“好吃,美味啊”,很少有人提问,小龙虾从何而来,它需要什么样的养殖环境,为何是煮熟以后是红色的?红色食品吃多安全吗?如果让小龙虾吃起来更健康、更安全呢?当提出这些问题以后,并积极寻找答案。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也常说,创新源于实践,始于问题。一个好的提问,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要进行创新,首先要学会设问。
设问法,主要是围绕现有事物,是以书面或者口头的形式提出各种问题,通过提问发现现有事物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找到革新的事物,发明出新的事物。设问法中最典型的方法是奥斯本检核法,除此以外还有5W1H法,和田12法、系统提问法。
1.奥斯本检核表法
奥斯本检核法是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进行创造发明的对象列出有关问题,逐个对它们进行分析,从中获得设想。美国创新技法和创新过程之父亚历克斯·奥斯本1941年提出的,是一种产生创意的方法。在众多的创造技法中,这种方法是一种效果比较理想的技法。由于它突出的效果,被誉为创造之母。人们运用这种方法,产生了很多杰出的创意,以及大量的发明创造。具体提出9问,如下图。
奥斯本的检核表法
检核项目
含义
例:手电筒引出的发明
1能否他用
现有的事物有无其它的用途、保持不变能否扩大用途;稍加改变有无其他用途。
其他用途:信号灯、装饰灯;
2能否借用
能否引入其它的创造性设想;能否模仿别的东西;能否从其他领域、产品、方案中引入新的元素、材料、造型、原理、工艺、思路
增加功能:加大反光罩,增加灯泡亮度;
3能否改变
现有事物能否做些改变?如:颜色 声音、味道、式样、花色、音响、品种、意义、制造方法;改变后效果如何
改一改:改灯罩、改小电珠和用彩色电珠等;
4能否扩大
现有事物可否扩大适用范围;能否增加使用功能;能否添加另部件;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增加长度、厚度、强度、频率、速度、数量、价值
延长使用寿命:使用节电、降压开关;
5能否缩小
现有事物能否体积变小、长度变短、重量变轻、厚度变薄以及拆分或省略某些部份(简单化)?能否浓缩化、省力化、方便化、短路化
缩小体积:1号电池→2号电池→5号电池→7号电池→8号电池→钮扣电池;
6能否替代
现有事物能否用其他材料、元件、结构、力、设备力、方法、符号、声音等代替;
代用:用发光两极管代小电珠;
7能否调整
现有事物能否变换排列顺序、位置、时间、速度、计划、型号;內部元件可否交换
换型号:两节电池直排、横排、改变式样;
8能否颠倒
现有的事物能否从里外、上下、左右、前后、横竖、主次、正负、因果等相反的角度颠倒过来用。
反过来想:不用干电池的手电筒,用磁电机发电;
9能否组合
能否进行原理组合、材料组合、部件组合、形状组合、功能组合、目的组合;
与其他组合:带手电收音机、带手电的钟等。
2.和田十二法
此法是我国学者在奥斯本检核法基础上具体化产生的,针对某些产品或问题,可做如下提问改进。
(1)加一加:加高、加厚、加多、组合等。
(2)减一减:减轻、减少、省略等。
(3)扩一扩:放大、扩大、提高功效等。
(4)变一变:变形状、颜色、气味、音响、次序等。
(5)改一改:改缺点、改不便、不足之处。
(6)缩一缩:压缩、缩小、微型化。
(7)联一联:原因和结果有何联系,把某些东西联系起来。
(8)学一学:模仿形状、结构、方法,学习先进。
(9)代一代:用别的材料代替,用别的方法代替。
(10)搬一搬:移作他用。
(11)反一反:能否颠倒一下。
(12)定一定:定个界限、标准,能提高工作效率。
如,共享单车,“加一加”可能加什么呢?加个发电装置,让转动的车轮成为电力来源。
3.5W1H法
1932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维尔提出"5W分析法",后经过人们的不断运用和总结,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5W+IH"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