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上次写的比较严肃,现在来分享一些有趣的小片段。
01
中午饭后,我和同事在江边遛弯儿,刚好遇到了一群高中生。高中生这个判断我并没有求证过,但是从整体的年龄身高来看,应该是高中生没错。一瞬间我觉得青春的感觉扑面而来。
我并没有离开校园太久,当然这个“不太久”在不同的尺度下会有不同的定义。但是大学校园和高中校园不太一样,高中有一种阳光下的青春的感觉,就像这几天上海的天气。
男生们特别活跃。江边并不存在篮球场,他们比划了一下,算是分了双方的区域,然后就开始街头篮球了。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另一群人好像在踢足球,不过如果你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足球好像太小了,嗯,他们踢的是一个苹果。
我开始有一点嫉妒她们了, 倒不是嫉妒年轻的容颜,而是怎样都可以玩起来的年轻。比如从公司回家以后,我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躺着。歪在沙发上是不够的,需要平躺在床上。新租的房子很特别,保留了风扇。所以当我平躺在床上的时候,可以把老式的风扇打开,而不是打开空调,然后在有些聒噪的风扇声中放空自己。
02
小区有好几个门,我常走的有两个,因为住的楼深处小区腹地,所以我探索了从楼下走到两个门的几种走法,感觉在迷宫中寻找最佳路径。那是当然的,因为早上的时间很珍贵,不要绕路就可以多睡一会儿。
然而早上浪费时间的是另一件事,画眉毛。如果化妆技巧的满分是100,那我可能只有5分。但是我有一颗精致女孩的心。具体说来是因为很多人说25岁是开始衰老的年纪,于是我觉得我不能开始衰老而没有精致过,所以今年5月我买了第一支眉笔。可是天知道,眉笔好像有自由意志,并不以我的想法为转移,刚开始被吐槽是毛毛虫,现在稍微好一点了,然而离我的目标“精致”还是差了很远。真令人头大。
之前上班是要挤地铁的,上车以后一定要尽量往中间走,如果不幸是后上车的,刚好堵在上车口,那么在接下来的每一站都是在夹缝中生存。现在不用挤地铁了,这个远近走路是合适的,当然骑车也许更快一些,于是我每天在路上都会开始搜寻共享单车。不知道为什么,摩拜突然蒸发了好多,ofo还是挺多了,而找寻摩拜仿佛大海捞针,好不容易找到一辆一扫还是坏的。
03
以前,下班以后我习惯一个人多待一会儿,加班或是学习。然后人渐渐地走,办公室就会变得异常安静,虽然灯都亮着,但是好像整个空间只有我点着一支蜡烛,这个时候我就会外放音乐,使空间不要那么安静。有很多次都是最后一个人走的,走的时候需要关灯,办公室的灯不是一下子关掉的,需要一排一排关掉,总有一种,自己是电影结尾那个关掉所有灯的人,接下来就是演员表了。
现在我很少是最后一个走的了,并不是因为我走得早了,而是因为总有人比我更晚。于是加班或是学习就更安心一些,好像本就该如此。
我们都知道晚高峰,其实更晚的时候还会有另一波晚高峰,大概是在9点到10点左右。很多加班的人要回家了,于是这个时候打车会变得尤为困难,滴滴整顿之后好像变得更难打车了,常常需要排队。安全与便捷之间总要做一些平衡和取舍。
这篇文章好像特别琐碎,但是日常的生活好像大多就是这般细枝末节的琐碎。毕竟并不是每天生活里都有大事发生,而这些生活中的琐碎就变成了密集而略有波动的音符,是一首家长里短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