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约练观察员36次,咨询师46次,来访者24次,共计106次,咨询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要花费一定的物质代价。
然而由于父母的个性和成长经验,很多父母常常不自觉就用物质满足当成了自己对孩子的爱,当成了对孩子的奖励,爱一个孩子并不是靠投入财务的多少来计算,因为物质满足与爱是不一样的,可是往往父母在长期的物质供应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首先父母要分清是孩子让给,还是自己想给,满足需要延迟,满足是孩子向父母提出来的物质或情感要求,爱是父母主动向孩子提供的物质,我们经常听到孩子会说妈妈,我想要个玩具,爸爸,我想去公园游乐场玩,当孩子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时,很多父母会因为自己童年的未满足,而直接答应,因为个人情绪不好而直接拒绝,我们更需要,让孩子明白的是,需求需要通过个人的努力,而不是仅凭一句话就可以实现,我们可以为他的满足设置条件,比如帮忙做家务,做习题的努力程度或者改掉某个不良的习惯,积攒小星星,获得他们的需求,我们可以无偿提供给孩子喜欢的东西,但是很多父母却往往会给爱设置的条件,儿子,如果你听话我就给你一颗糖,孩子感受到爱需要交换,不是无偿的,让孩子充分了解家庭的开支情况,这种坦白不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相反,他们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并产生强大的家庭认同归属感,也会更加成熟,
孩子会随着探索范围越来越大,尝试的事情越来越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困难的时候,父母应该是合作的,帮助孩子分析问题,鼓励孩子在试一次,比如,孩子滑滑梯磕到了,父母要问孩子为什么磕到,如果发现孩子是跪着滑得,可以告诉孩子,这样做是危险的,坐着滑就好了,一定没问题,鼓励孩子在试一次,
当战胜越来越多的困难的时候,孩子就会越来越自信,就是孩子实现自我的过程,但是很多时候父母没有耐心的去等待这个过程会用一颗糖一块蛋糕去刺激孩子,这样反而会把孩子的注意力,从内部动机转为外部动机,破坏了孩子实现自我的内在动力,
奖勤罚懒,重在奖励过程,这样做的结果有两个,一个是孩子会继续考取好成绩,另一个是,孩子会主动提出想要某个奖励物,看起来情况似乎很正常,但这个好成绩的是依赖物质奖励的,孩子从此重视了奖励物,而看淡了学习过程本身,一旦奖励消失,孩子的学习动力也就消失了,最应该奖励的是,孩子在通往目标的努力过程,我们看到了他的努力,他的挫折,他的坚持,这才是父母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