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2004年,宁夏自治区印发《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原产地域保护管理办法》,成立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原产地域保护办公室。这也是国内首个专门为葡萄酒颁布法律的葡萄酒产区。
「酒庄酒产区」
酒庄酒的基本要求:
1、葡萄种植、酿酒到灌装的全过程都是在酒庄完成。
2、有归属于酒庄并且能够百分之百完全控制的葡萄园,葡萄定植后第三年方可出产。
3、酒庄酒的产量应与种植葡萄面积及单产相对应。
4、厂区环境、厂房和设施、卫生设施与控制、设备和工器具、卫生管理、人员管理与培训等参照《葡萄酒企业良好生产规范》执行。
以上4点基本要求是由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给出的官方文件。
贺兰山东麓产区是在近几年才快速发展起来,酒庄酒这个概念也是近两年才在中国新起。在中国十大葡萄酒产区中,贺兰山东麓产区酒庄分布最为密集,天然优势最明显,而且制度化管理最规范。可以说是全国葡萄酒产区中最符合葡萄酒庄酒概念的的产区。并且数次被国际葡萄酒大师评为中国最具潜力的葡萄酒产区,所以要喝葡萄酒庄酒首选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
「酒庄列级」
国内首个葡萄酒庄列级管理制度在宁夏实施,标志着宁夏葡萄酒产区进入列级管理时代。让酒庄之间良性竞争,用数据评选更严谨。
2013年评出十大贺兰山东麓列级酒庄第五级(旅游酒庄)名单。
分别为(排名不分先后):
1、 铖铖酒庄
2、 志辉源石酒庄
3、 贺兰晴雪酒庄
4、 巴格斯酒庄
5、 原歌酒庄
6、 西夏王玉泉国际酒庄
7、 兰一酒庄
8、 禹皇酒庄
9、 类人首酒庄
10、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
「埋土/出土」
宁夏地区冬天的最冷的温度能达到零下26℃左右,而葡萄藤根系能忍受的最低温度为零下4℃。冬眠时如果温度长期低于零下4℃这个数值,葡萄根系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
目前,能够缓解低温对于葡萄藤的影响只有埋土这种方式。不过这种方式每年要耗费很大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成本。所以新的防冻害方式一直在研发中,希望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低温对于葡萄藤的损害。
春季时,当每日平均温度稳定达到10℃时,酒庄就开始进行出土的准备。一般在三月底到四月初左右,具体的出土时间要看当年的温度情况。温度回升的快则出土早一些,温度回升的慢则出土时间要往后推。
每个葡萄品种的出土时间也不一样,像霞多丽耐寒性较好,酒庄会先出土霞多丽这个品种。
目前产区使用的出土方式是机械+人工,其中人力花费的时间成本最高。上千亩的葡萄园,最后只能靠人工一行行的用铁锹将土铲出,所以出土时间长到15天左右。如果冬季埋土问题能解决,那么来年还需要出土吗?
「获奖」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在近几年成为葡萄酒大赛获奖的常客。比如品醇客、布鲁塞尔这样世界性的大赛,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都有获得金奖。获奖率占到一年全国葡萄酒获奖总数的50%以上。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正在引领中国葡萄酒走向世界。
「大陆型气候」
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宁夏远比其他酿酒葡萄产区更适宜栽种酿酒葡萄。宁夏地处中国版图的中心地带,这里的葡萄种植基地分布在贺兰山脚下海拔1200米的地区。贺兰山最高峰为海拔3556米,而葡萄园里的土壤是冲击土,由山洪的冲刷所形成,其主要成分为泥沙、岩石的碎片和小石子。
和其他酿酒葡萄产区相比,宁夏的气候属于大陆型气候,非常干燥。这里的夏天昼夜温差较大,白天平均气温可达29℃,晚上则降至17℃。光能资源丰富,热量适中,年降雨量200毫米左右(7、8、9月降雨量分别为43.6毫米、55.9毫米、27.3毫米),年蒸发量高达2000毫米。
这样的天气条件十分有利于增加葡萄的风味,而且土壤富有更多的有机成分,葡萄藤很难受到病虫害的威胁,所有不用担心葡萄种植环节中有化学成品的使用。
「情怀」
来到宁夏贺兰山东麓,你会发现这里有些像意大利的皮埃蒙特或智利的麦坡,在起伏的葡萄树尽头,都有一座高耸的雪顶山峰,与皮埃蒙特的阿尔卑斯山,麦坡的安第斯山不同,这里的贺兰山有一种神圣的幽静。
如比尔·波顿《空谷幽兰》里描述的终南山隐士一样,在贺兰山东麓生活着许多葡萄酒隐士。行走在山下,你会发现许多富有特色的酒庄建筑,在葡萄园里耕植的庄主有的是长者,有的很年轻,甚至有许多庄主是漂亮的女士。他们有的刚刚来到这片土地,有的则已在此耕作了十多年,他们来到贺兰山东麓的目的只有一个,酿造世界级水准的葡萄酒。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这片美丽的山麓坡地,做起了新的“隐士”。
「“厂”字型」
葡萄为蔓性藤本植物,可塑造千姿百态的树形,但一个适宜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良树形都应有利于产量的形成和浆果质量的提高。
近几年,贺兰山东麓新建设的酒庄葡萄园都选择了“厂”字型。最主要是,“厂”字型有利于埋土防寒和机械化操作。老的“独龙干”架型,影响葡萄挂果位置,导致果实成熟度不一,也直接导致了葡萄园一些更为精细的工作无法进一步展开,比如说疏果和摘叶。而使用“厂”字型会使葡萄结果高度一致,疏果摘叶都能进行得十分顺利。“厂”字型是目前最适合贺兰山东麓产区的葡萄架型。
「酒庄游」
贺兰山东麓产区应该是国内目前最具有葡萄酒概念的产区,酒庄游也是近几年宁夏新起的旅游方式。每到假期,尤其是榨季时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酒庄犹如各自不同的叶子,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品牌风格和个性。以不同的文化为核心,通过建筑风格、品酒体验、景观特征等塑造酒庄性格。
无论喜欢不喜欢葡萄酒,就冲着欣赏美景,也能在这里呆上三、四天。
「风土」
我的结论是,“风土”飘乎而带有果香和单宁味道的概念,之本身就是葡萄酒的一种“风土”。
中国的一个古人问,“风从哪里来?”,中国的另一个古人答:“风起于青萍之末!”。
那么“风土”呢?“风土”在哪里?“风土”是什么?风土是风又是土,风土不是风又不是土。风土是阳光,是砾石,是山川,是河流;风土是果农骂你的粗话,是酿酒师的高兴与不高兴;风土是知味葡萄酒杂志,是杰西斯·罗宾逊,是奥贝尔·德维兰,是贝尔纳·布尔奇,是伊安·达加塔,是杰克·里戈,是阿兰·莫伊克斯……风土是段长青,是王奉玉,是邓钟翔,是施晔……当然也是郝林海。
中国葡萄酒的风土在贺兰山脚下,那里有4万公顷集中连片的酿酒葡萄园,有列级酒庄制度和列级酒庄,有120个各具特色的酒庄,有近200位与世界各大产区联系密切的职业酿酒师,他们当中有宁夏人,有上海人,有四川人,有法国人,有德国人,有美国人,有阿根廷人……
他们热爱葡萄酒但性格又稍嫌偏执,来时,我请教他们什么是葡萄酒的“风土”?他们告诉我,风土就是贺兰山,就是黄河水;风土就是冬天用黄土埋藤,春天借轻风展藤;风土就是祈盼的降雨,就是早来的晚霜;风土就是根瘤芽,就是霜霉菌……风土就是你吃了一碗羊杂碎后唱的那只“花儿”。——郝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