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端午来了。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还没到,街头,超市,商场早就摆上了各样品种的粽子。我也买上一些和家人一起品尝,可正当我细细品尝的时候,总觉得味道没有以前的好吃了,过去只有在端午节才能吃到的粽子可如今几乎一年四季都可吃到,也许是生活改变了原有的自然规律,也许是北方的端午节氛围远没有南方来的浓些。所以一切都失去了原有的滋味吧。才会写下又到端午.忆端 午。
端午节的习俗远不止吃粽子,写到这,一下子脑子里就塞得满满的,所有的东西一起往上涌,记忆的闸门就打开了。
在端午还未到来时,母亲就会早早地采来艾蒿,放在阳台让它晾干。据说艾蒿是很好的中药材,用它泡过的水洗澡,可以祛病辟邪,所以在我记忆中总感觉那长长的艾蒿充满着神秘的感觉。辟邪不知可不可以,但身在南方的夏季蚊虫甚多,艾蒿的味道总是可以驱蚊驱虫的。
端午节那天早上吃的是水煮蛋和新鲜的大蒜。把鸡蛋和整粒的大蒜放在一起煮,晾凉之后食用,用老人的话说吃了不会苦夏,就是说吃了之后,夏天胃口会好。我想比如吃槐花也不苦夏,这些习俗、说法都是因为南方的夏季酷热漫长,而人总是胃口不好容易消夏,才想出来的美好祝愿吧。生吃大蒜我没有勇气,受不了那腥辣的味道,但水煮过的大蒜就温和了许多,还是可以吃上一两粒的。这其中母亲还会给煮上几颗鹅蛋,尤其是挑大个的。因为小伙伴们会在今天玩斗蛋。即用废旧毛线编织小网兜,放上煮熟的鹅蛋,拉着长绳,就这么甩着玩,比一比谁的鹅蛋大,谁的鹅蛋耐踢耐甩。基本上都是撑不了多久,然后重新换上一个新的,骗取伙伴的赞誉。
端午节对我们孩子来说,最快乐的还是采摘粽叶的过程。在我的家乡,长满粽叶的芦苇在河滩上到处都是。有船跑航道的河边是没有的,比如大运河,漕运河,淮河,那些河的边上都是纵深的,不长芦苇,也许是不让长的,再说那些河太深太陡,我们也是不敢去的。常去的是六溏河,河里也有小船,但远没有那些大河让人敬畏。河岸上到处都是芦苇,一片一片的,我想应该就像黄土平原的高粱地一样。钻进芦苇丛里是很好玩的。先是撇下一枝小点的芦苇的头尖,折断下来,去掉心,就可以放在嘴里吹响,很悦耳的。在芦苇丛里运气好的话可以找到水鸟的窝,里边是有鸟蛋的。水鸟的窝还是可以看见的,最让人惊喜的是脚下突然踩着一个滑滑的东西,捡拾起来一看,准时椭圆的野鸭蛋,那今天的收获可就多了,野鸭有在一个地方下蛋的习惯,你准能在附近找到很多野鸭蛋,那个美是无语能表的。还有我还偏爱一种叫做瓢的植物结的果实,瓢总是缠缠绕饶地长在芦苇上,它的果实就好像青平果的色,但形状是椭圆的,里面满是果浆,甜丝丝的。还记得有一次我发高烧,就要吃瓢,最后哥哥去给我采摘了很多。在我们玩好了,吃足了,才想起真真来此的目的。寻到壮一些的芦苇,我们就摘下叶子,这就是粽叶了。
采摘粽叶就这么有趣,看包粽子就更好玩了。
母亲会把我们采来的新鲜嫩绿的粽叶,提前泡在水里,并在上面压上一块砖头,为的是让叶子彻底沉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姐姐和我就开始帮母亲洗粽叶了,新鲜的粽叶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叶子两面的颜色不一致,一面光滑呈鲜绿色,一面粗糙呈浅绿色带点白色,这面叶子沾不住水,常浮在水面,并有一些小水珠在上面滚动,我只好用刷子把它摁下去在水底刷洗。我们一边洗还得一边数数,告诉母亲最后有多少叶子,就能估计可以包多少粽子了。洗这好几百片叶子也不容易,常常忙得我们满头大汗。洗过澡的叶子看起来更干净亮丽了,再看看那些“洗澡水”都变成叶子一样的颜色了,也散发着一股清香。然后我和姐姐两人就把叶柄和叶尖剪掉,让它变得圆润一些便于包裹糯米。母亲这时就准备糯米和线了,糯米是头天晚上泡好了的,同时还有泡好的红枣,母亲只需把红枣和一部分糯米放在一起就行了。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就可以开始包粽子了,这时的我也常常搬个小凳坐在一边欣赏母亲的手艺。只见母亲一手拿一片大叶一手拿一片小叶错开重叠放在一起,一会卷起了一个漏斗形状的窝窝,左手就握紧这个斗,把一根筷子插入斗内,便于把米撮得更紧些。然后拿小勺将米舀放入斗内,一边放一边用筷子撮一边用手摁紧,快放满时就抽出筷子再用大拇指摁紧米,慢慢把高出斗部分的叶子往下压再横放上那根筷子,这样包出来的粽子就会有棱有角了,这时上面的三角形已初见规模了,母亲这时再找一片最小的叶子对折做“帽子”盖住这个三角形,避免在煮时头部散开,最后才能彻底抽掉筷子。终于可以给它缠棉线了,对于缠线的方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每一个动作都很细致,要不就缠不紧,或缠的是死结根本挪不到上面去。这一步我到现在还没弄清楚呢,只是觉得当时母亲缠好后粽子就可以沿着线往上翻滚,而且越滚越紧不会松开,动作非常熟练而优美。看着母亲的手为了给我们包出好吃的粽子而被粽叶划伤,却一声不吭继续她的优美动作,当时幼小的自己却还不懂得心疼母亲。现在想想自己那会真是不孝。
一段时间过后,一串串绿油油的粽子包好了,母亲就把它们放入水中浸泡一会,这样让米泡涨后能更充实到叶子的每一个角落,蒸起来就会更均匀而饱满。然后就是下锅煮了,有时也是蒸,当开锅时时,空气中便嗅出了一股清香的味道了,谗得我们直流口水。
刚出锅我就迫不及待地试图用手把粽子捞出来,母亲就会在一旁笑着提醒我小心烫手,然后拿来一个大夹子把粽子勾出来。这时粽子的颜色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淡了许多,但一个个饱满圆润,摸起来很有弹性,粽叶上好象还冒着一丝象油一样的东西,晶莹剔透,非常好看。外形也并没有因为蒸煮过后而变形,粽叶也没有因为经过蒸煮而裂开,不由得佩服起母亲的手艺来。
一串粽子大概有十几个,我们用剪子很小心地剪开绳子,一层层剥开外衣,只见一个个白白的呈三角锥状的美食摆在我们眼前,糯米全粘在一起很紧实,已完全看不见米粒的形状了。这时只能用筷子把白米粽剥下来,然后放在装有白糖的碗内蘸着吃,那种甜丝丝的感觉便由舌尖慢慢浸润到了我的整个身体。我总是从最尖的那个部分开始咬,一口就吃掉了那个尖尖,那时的糯米可是正宗的,又香又糯非常有嚼劲,母亲又包得很实,只怕一个粽子的重量要抵上现在的三四个吧。虽然现在的粽子里面包的馅是五花八门面,可总也比不上母亲包的白米粽好吃,我们常常一家人在一起都能把母亲所包的粽子全部消灭一空,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是多快乐啊!
吃完午饭,大人就该给我们小孩泡澡了。洗澡水是由晾干的艾蒿煮过的,水色是泛绿黄的。洗完澡穿上新衣服,围坐在母亲周围,该给我们戴五彩线了。缠缠绕饶的系在手腕和脚腕上。女孩子总是爱美,还在手指上系上五彩线戒指,甚至笔帽上也系上。五彩线也是可以祛病辟邪的。其实呀是防我们下水的。南方的水就是多,到处都是河沟。系上五彩线母亲说如果我们下水,五彩线就会褪色,她会责罚我们。所以每天傍晚回家时,母亲总是认真地查看我们手腕、脚腕上的五彩线。为此有过挨骂。现在想来五彩线真的保护过我们,至少我们玩水的次数少了。五彩线一直要戴到农历七夕,剪短扔在房梁上或空旷出。据说喜鹊回来叼走,为牛郎织女筑桥。多么美好的期望。我总是虔诚地希望喜鹊来叼走我的五彩线。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纪念屈原,感谢端午,更感谢给我们带来端午记忆的母亲。
忆江南,忆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