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美国肿瘤学年会(业内称为ASCO)上,被称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药物,因其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而大放异彩,成为了这届年会上“最耀眼的明星”。
同年,美国的“纽约时报”和自然科学界最具权威的“Science”杂志,不约而同地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评为了该年度自然科学领域“十大突破之首”。
从那时开始,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如一股旋风,席卷了整个肿瘤治疗界,大量临床试验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开展,这类药物也很快被广大医生所认识,并将这种疗法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使得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患者从中获益。
那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时代宠儿”,究竟是一类什么药物?它是如何杀伤肿瘤的?它在治疗恶性肿瘤的战场上为什么会屡创佳绩?
下面,我就带您认识并仔细梳理一下这类明星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抗癌机制。
一、什么叫做“免疫检查点”?
要想明白什么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免疫检查点”。其实,“免疫检查点”是从英文“Immune Checkpoint”直接翻译过来的,这种中文翻译,并不能被大多数人所理解,因为即使是医生,第一次看到这个名词,也会对这个所谓的“免疫检查点”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当年,我在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时,就是这种情况。
后来,经过不断深入了解,我才发现这个“免疫检查点”,其实是肿瘤逃避我们身体对它的攻击的关键点。
我们身体内的免疫系统在应对肿瘤这个“异己分子”时,一经发现就会调兵遣将,主动出击,力争将肿瘤连根拔起,做到除恶务尽。而肿瘤——这股狡猾的恶势力,则会想尽一切办法,尽其所能逃避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对它的攻击,不惜一切代价,想方设法在我们的体内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这场你争我夺的激烈争斗中,肿瘤细胞会在几个关键环节上应对我们身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些关键环节就叫做“免疫检查点”。所以说,“免疫检查点”其实表述成“免疫关键点”似乎更为准确,便于理解。
二、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是如何清除肿瘤细胞的?
其实,我们可以把我们身体免疫系统清除恶性肿瘤看作“国防军”与“侵略者”的一场战争。“侵略者”一旦入侵,这场战争就会随之拉开帷幕。
这个时候,肿瘤细胞在我们身体的某个器官开始快速分裂、生长,如同“侵略者”一样,不断侵蚀它周围的正常组织。于是,肿瘤周围的组织会释放出一些炎症因子,引导一种叫做树突状细胞(DC细胞)的免疫细胞聚集到肿瘤周围。
这个过程就好比人民群众发现了入侵者,会向政府报告情况,于是指挥部会派出一部分“侦察兵”去侦察敌情,搜集情报。DC细胞,就扮演了“侦察兵”的角色。
DC细胞到达肿瘤以后,会将肿瘤细胞释放的一种叫做“肿瘤抗原”的物质带回到淋巴结,这就如同侦察兵把“敌人”的外貌特征、火力配备等情报带回到军营,而这里所说的淋巴结,就是“军营”。
DC细胞携带肿瘤抗原到达淋巴结以后,会把肿瘤相关信息传递给聚集在这里的幼稚T淋巴细胞,使幼稚T淋巴细胞分化成能够识别肿瘤细胞并对其进行攻击的成熟T淋巴细胞。这个过程,就如同“侦察兵”把敌人情况带回军营后,指挥部开始招兵买马,训练新兵,把新兵、“娃娃兵”训练成能征善战的“特种兵”,这批“特种兵”就是成熟的T淋巴细胞。
“特种兵”成熟T淋巴细胞通过血液循环源源不断地到达肿瘤周围,根据之前掌握的“情报”,把肿瘤细胞一一识别,并对肿瘤细胞发动毁灭性攻击。“入侵者”被消灭,天下再次太平。
三、狡猾的肿瘤细胞如何逃避身体的免疫攻击?
上面所说的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的过程,是一种理想状态,我们称之为肿瘤的免疫循环。但是,我们所面对的敌人——恶性肿瘤,十分强大也异常狡猾。它们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逃脱免疫系统对它们的攻击,通过“免疫逃避”机制,达到在身体里“发展壮大”,并最终把整个身体完全摧毁的目的。
就目前研究来看,肿瘤细胞通常会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逃避免疫攻击。这些环节,就是免疫检查点(即肿瘤细胞逃避免疫攻击的关键点)。
下面,我们看一下这些免疫检查点都有哪些:
在“侦察兵”DC细胞侦察敌情的阶段,一部分肿瘤细胞可以释放一类物质,使DC细胞无法摄取肿瘤抗原或者使DC细胞失去功能。(即“侦察兵”被消灭)
幸存的DC细胞在返回“军营”的阶段,肿瘤细胞会释放另一类物质,使得DC细胞无法回到淋巴结。(即侦察兵“迷路”了)
那些找到大本营的DC细胞到达淋巴结后,无法把肿瘤信息传递给幼稚T淋巴细胞,使幼稚T淋巴细胞无法活化成为成熟T淋巴细胞。(“娃娃兵”无法训练成“特种兵”)
即使幼稚T淋巴细胞被活化,T淋巴细胞也无法找到肿瘤细胞,从而使肿瘤细胞逍遥法外。(“特种兵”找不到敌人,无仗可打)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肿瘤细胞可以顺利逃脱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攻击,从而越聚越多,不断蚕食我们的身体……
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如何治疗恶性肿瘤的?
有了之前对“免疫检查点”的认识,我们就不再难理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抗肿瘤机制了。这类药物,主要针对的就是肿瘤细胞逃避免疫攻击的几个关键环节,通过对这些环节的阻断,使得我们体内的免疫细胞可以大量地增殖活化,并且顺利准确地找到肿瘤细胞,对肿瘤细胞进行精确地“歼灭”。
目前来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最常见的是两大类,一类叫做”CTLA-4”抑制剂,另一类就是大名鼎鼎的”PD-1/PD-L1”抑制剂。这些抑制剂,都是科学家们人工制造出来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一经进入体内,就可以迅速地与存在于我们体内的另一些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有的存在在免疫细胞上,有的存在在肿瘤细胞上)相结合,从而使免疫细胞具有了杀灭肿瘤细胞或者识别肿瘤细胞的能力。
先说说”CTLA-4”抑制剂。
之前已经说过,在肿瘤的免疫逃避机制中,其中的一个环节是DC细胞在淋巴结中无法将肿瘤信息传递给幼稚T淋巴细胞,使得幼稚T淋巴细胞无法活化成为成熟T淋巴细胞阶段。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一种叫做CTLA-4的蛋白质的存在。
这种蛋白质位于幼稚T淋巴细胞的表面,它一旦发挥功能,就阻碍了携带有肿瘤信息的DC细胞刺激幼稚T淋巴细胞的活化,换句话说,在蛋白质CTLA-4存在的条件下,我们身体里产生的能够杀伤肿瘤的“特种兵”的数量会大大下降,使我们没有足够的“兵力”应对肿瘤细胞的侵袭。而”CTLA-4”抑制剂一旦与CTLA-4相结合,幼稚的T淋巴细胞就会大量转化为可以杀灭肿瘤的成熟T淋巴细胞,于是,杀灭肿瘤细胞的“兵力”大大加强。
接下来再谈谈”PD-1/PD-L1”抑制剂。
这类抑制剂是目前来看治疗恶性肿瘤最具前景的免疫治疗药物,如果细分的话,可以分为”PD-1”抑制剂(即我们常说的”O”药、”K”药)和”PD-L1”抑制剂。它们虽然是两种药物,但是抗肿瘤的机制基本相同,因此我在这里放在一起进行介绍。
肿瘤细胞逃避免疫攻击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肿瘤细胞通过“化妆”,让活化的T淋巴细胞无法识别。就好比“敌人”藏身于茫茫人海中,以至于“特种兵”们找不到攻击的对象。这里面PD-1、PD-L1这两种蛋白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PD-1和PD-L1分别位于活化的T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二者一旦结合,特种兵成熟T淋巴细胞就会把肿瘤细胞当成“朋友”来看待,而不对其进行攻击。
“PD-1”抑制剂或”PD-L1”抑制剂进入身体以后,可以与PD-1或PD-L1相结合,这样就阻止了PD-1和PD-L1的结合,从而使肿瘤细胞现出了原形,无法逃脱“特种兵”的追杀。
从以上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这类药物,与传统的抗肿瘤药物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们并不是以肿瘤细胞为目标直接对其进行杀伤,而是以调节我们自身的免疫功能为目的,通过改变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固有联系,改变肿瘤细胞的微环境,激发出免疫细胞攻击肿瘤的巨大潜能,借助自身免疫细胞来杀灭肿瘤,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最终目标。
这种免疫治疗方法,与传统治疗相比,由于不针对正常组织细胞进行杀伤,因此毒副作用有了大幅度的降低(主要副作用为免疫相关的副作用,抗癌医生将在以后的撰文中进行介绍),治疗肿瘤的疗效有了很大提升,成为了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一股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
目前,医学专家们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各类恶性肿瘤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更多的肿瘤病种纳入到了免疫治疗的范畴。同时,医学专家们还在不断探索其他肿瘤治疗方式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模式,力争进一步提高恶性肿瘤的治疗疗效。
自从人类发明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恶性肿瘤的治疗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患者从免疫治疗中获益,这种免疫治疗方法,会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