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否定孩子,孩子的心情是不好的。孩子会自我暗示:感觉自己是做不好的,这就是“习得性无助”。这样的话,孩子会越发不喜欢自己。绝大多数不学习的家庭,孩子在家庭中得到的都是否定;不学习的家庭,更多是看到孩子的不好,孩子多数接受的都是挑刺的教育;不学习,一个人的思维三观等固定,不能改变。挑刺的教育,会让孩子永远都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孩子不敢去尝试,会跟人生中很多机会失之交臂。
我们否定孩子,孩子也会否定自己,一代又一代,都活在否定当中。环境在变,拿以前的方式来教育现在的孩子,是不行的。现在的孩子需要的是心理能量、鼓励和认同,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老是挑刺,让孩子感觉没有一点意思,陷入习得性无助,孩子就会感觉啥都不好。
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才会活得更加有力量。看到孩子更多的闪光点,让孩子感觉,自己是可以的。不学习,很难改变,心情不好,活不好,是因为读书太少了;读书少,思维就会陷入死局,很难实现跃迁;不读书所接触的东西已经固定,是不容易改变的。学习之后,可以认知世界以外更多事情,不会陷入争执。能改变的是善于学习,终身学习!人要读点闲书,要读各方面的书,与自己专业无关的书。人能改变,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思想,但不要有改变他人的想法。 职明的人,选择不改变别人;固定型思维的人,不容易改变;年纪大的人,不容易改变。除非不断学习,博览群书,才有可能改变。
要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对孩子一辈子的思维都有好处。孩子思维是灵活、变通的。不管想什么方法,一定要让孩子爱上阅读,我们不能一辈子帮到孩子,但读书可以;读书,可以调节孩子的心态、状态。文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是动画、视频所不能给的;喜欢读书的人,会跳出自己的思维。孩子没有爱上阅读,是我们没有用力去培养。自由=能力一欲望。绝大多数情绪不好的人,是因为读书太少,懂得太少,能力低,欲望多,自由就少;读书能明智,让我们用沉稳的心态面对各种问题;读书,给人知识、快乐和希望,看到认知以外的事。自己日子不好的时候,要静下心去看书。读书、写字让我们心静;心情不好,要循序渐进去读书,心情好,一切才会好! 要不遗余力的让孩子爱上阅读和运动,对孩子一辈子都有好处。一个人一周能够运动三次,每次不少30分钟,快乐会比别人多很多!
电视,是批量产生傻瓜的工具,每天看电视一个小时的人,更容易有情绪。学龄前的孩子,尽量不要看电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要跟电视抢孩子。书和运动,好习惯,可以陪伴孩子一辈子。知识,只有跟大脑发生摩擦,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要让孩子学会表达,要分享书上看到的、即使乱说也行,要讲出来,才能加深印象,有不一样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