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4j.rootLogger=INFO, Console ,File (设置info级别输出那么info以下的级别就不输出了 在控制台,在文件中)
Console
log4j.appender.Console=org.apache.log4j.ConsoleAppender
log4j.appender.Console.layout=org.apache.log4j.PatternLayout
log4j.appender.Console.layout.ConversionPattern=%d [%t] %-5p [%c] - %m%nFile
log4j.appender.File = org.apache.log4j.FileAppender
log4j.appender.File.File = d://log4j2.log
log4j.appender.File.layout = org.apache.log4j.PatternLayout
log4j.appender.File.layout.ConversionPattern =%d [%t] %-5p [%c] - %m%n级别
FATAL ERROR WARN INFO DEBUG(DESC)
输出目的的
org.apache.log4j.ConsoleAppender(控制台),
org.apache.log4j.FileAppender(文件),
org.apache.log4j.DailyRollingFileAppender(每天产生一个日志文件),
org.apache.log4j.RollingFileAppender(文件大小到达指定尺寸的时候产生一个新的文件),
org.apache.log4j.WriterAppender(将日志信息以流格式发送到任意指定的地方输出格式
org.apache.log4j.HTMLLayout(以HTML表格形式布局),
org.apache.log4j.PatternLayout(可以灵活地指定布局模式),
org.apache.log4j.SimpleLayout(包含日志信息的级别和信息字符串),
org.apache.log4j.TTCCLayout(包含日志产生的时间、线程、类别等等信息)参数
%m** 输出代码中指定的消息
%p** 输出优先级,即DEBUG,INFO,WARN,ERROR,FATAL
%r** 输出自应用启动到输出该log信息耗费的毫秒数
%c** 输出所属的类目,通常就是所在类的全名
%t** 输出产生该日志事件的线程名
%n ** 输出一个回车换行符,Windows平台为“/r/n”,Unix平台为“/n”
%d** 输出日志时间点的日期或时间,默认格式为ISO8601,也可以在其后指定格式,比如:%d{yyy MMM dd HH:mm:ss , SSS},输出类似:2002年10月18日 22 : 10 : 28 , 921
%l ** 输出日志事件的发生位置,包括类目名、发生的线程,以及在代码中的行数。举例:Testlog4.main(TestLog4.java: 10 )logger.debug("The money is " + someMethod());
假设我们的日志级别设置为info,那这句话不会输出日志,但这个方法还是会调用(预判断作用)。要调用这个方法,必须提供参数。someMethod()方法返回的结果就是参数的一部分。假设someMethod()要执行n秒钟,n秒钟后,进入到debug()方法里;
但是日志级别为info。结果是日志虽然没有输出,却花费了n秒钟来构造参数。很显然这里得不偿失的。尽管实际应用中几乎不可能有这种花n秒钟来构造这样一个参数的情况,但如果并发数大的话,这样写还是会影响系统的性能的。这个时候,就应该写成:
if(logger.isDebugEnabled()){
logger.debug("The money is " + someMethod());
}
如果debug的参数很简单的话,也可以直接写 logger.debug(message)的。官 方的说法,执行一次logger.isDebugEnabled()这样的判断花费的时间大概是 写日志时间的万分之一.虽然这个比例很小,但是,程序中的任何地方放到并 发的环境下,我们就得重新考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