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有几件事没得选择:其中一件是生在谁家,还有一件是不管活得怎样最后都得死。
其他的事,都有的选。
小的时候,大人帮你选;长大了,你自己选;再大了,帮老人选。
余生皆选择。
1.
每天,人们都在做着选择。
从早上吃油条还是包子,在单位努力工作还是混时间,到晚上做不做爱然后用哪个姿势释放,都在做着选择。
有些选择无关紧要,比如,尿在左手边第一个小便池里和尿在右手边第二个小便池里,体验应该没有很大区别。
有些选择就很重要,甚至性命交关。
比如,比平时早出门5分钟可能会遇上车祸,而为了节省10美金的飞机票钱,可能会避过一场空难(同学的亲身经历)。
比如,癌症晚期的病人,是做手术还是姑息治疗,是用化疗还是用靶向药……
2.
许多选择,都跟钱有关。
年岁越大,经的事越多,对这个感悟更深。
计划孩子假期出游时:
“美国签证有风险,可能被拒签”……
“意大利小偷太多,不安全”……
“希腊人都是流氓,不友好……”
“法国太乱……”
“……”
以上的种种考虑,归结为一个字——“穷”。
因为没钱,因为没有那么多钱,怕选择不对,怕“钱花的不值”,所以不愿意做出选择。
如果有了钱,老子落地后觉得空气不好,直接在机场打张机票就回来呗。What’s the big deal?
3.
有因必有果。
选择是因,被选择是果。
有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抽烟不喝酒,早睡早起不熬夜,可能还是被厄运之神选中。
有人吃喝嫖赌抽百无禁忌,坑蒙拐骗偷无恶不作,可是最后还是可能长命百岁,颐养天年。
早出门5分钟,招谁惹谁了?却可能被一辆第一次经过这条路的车撞到。
汶川地震时,有个淘气孩子逃学去网吧,成了班上唯一幸存的孩子。
……
你只能选择因。
果,不归你管。
4.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有的时候,钱是能买时间的。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用靶向药和用化疗药,可能一个结果是生,另一个结果是死;或者,一个能活得有些质量,另一个最后被化学毒药折磨得不成人形。
靶向药都很贵。
一般一个月花费3万,还算是少的。
所以一般收入的人,可能根本就没有靶向药这一选项。
收入很高的人,选项就多了,先把基因检测做个遍,然后根据检测结果“个性化”治疗。
虽说是个性化治疗,医生也都是依据检测结果,按照“指南”用药。
用药的过程,也是在赌。赌本你出。
所以,其实“个性化”翻译成一个字,就是“贵”。
最难过的就是所谓的小康人家。
努一努,用好药能支应一段时间,但是时间久了,就要出现赤字。
十年前,据说有财务安全感的门槛是有500万资产。现在,财务安全感的门槛肯定更高。
有几百万上千万都不足以觉得安全,更何况出现赤字呢?
我相信,不论是何种经济状况,如果很确定花钱能买时间,还是愿意尽量花钱的。花光了积蓄还是会不惜举债的。
问题是,不确定性太大。
5.
多数时候,钱花了,罪遭了,人没了。
苟活的人会觉得,每一步选择都错了:
“早知道会复发,不如不做手术了,生不如死,太痛苦了。”
“早知道化疗这么痛苦,当时不如用中药了。”
“早知道用这种靶向药不行,当时应该用另一种靶向药,白花了钱不说,浪费了时间。”
……
站在十字路口,每个方向走下去都似乎有生的希望,但是你真走过去了,很可能会发现“此路不通”。
有钱真好。
如果有了钱,老子落地后觉得空气不好,直接在机场打张机票就回来呗。What’s the big deal?
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窗口和机会。
但是,你只能选择因。
果,不归你管。
6.
据统计,癌症发病率很高,而且有越来越高的趋势。
目前的医疗体系下,一个癌症患者,很容易把一家子拖入泥潭。
所以,选择去做挣钱概率高的事情,貌似是现阶段最好的选择。
其实,当时罗尔可以做得更好。
但是,当时的情境,他不太容易作出理性的选择。
我觉得如果不是癌症患者本人或家属,是没有资格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批评他的。
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合法地赚钱,尤其是需要钱救命的时候。
卖不卖房子,是罗尔的选择。
如果能用些非常规手段(当然是合法的),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现金,我也会考虑去做的。
卖房子,也会是我放在最后的选择。
余生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