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开始注册简书的时候,“斜杠青年”这个词特别火,那些身怀绝技的人开始成为互联网的“宠儿”,好像每一个斜杠青年必备的一项技能就是写作。
想要获得财富自由的你,必须学会写作。写作是“把自己的同一段时间重复销售很多很次”的极少数选择之一,也是相对来看最容易成为普通人起步的台阶之一。
所以,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通过写作,然后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在这整个过程中,那些厉害的人开始一步一步登上写作巅峰,殊不知有很多人还在这个圈子里苦苦挣扎。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三毛说:“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于是,我开始自渡,参加读书会,去报写作课,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把老师讲过的知识和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找出不足,并补充。慢慢发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简书的定位不明确
在简书初期,简书的定位是“找回文字的力量”,后来在2015年定位变成“交流故事,沟通想法”。
产品的定位说明也从“写作和阅读平台”改成了“一个优质原创内容社区”。所以说,随着用户和阅读量的增加,简书的定位和规则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从刚开始的内容创作慢慢过渡到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如果只是一味的写一些自嗨的文字,又想赚取别人的关注,这样是很难有所突破的。简书就像一个大广场,每个在上面写作的人就好像是在广场上摆地摊的小商贩,路过的顾客有哪些需求和喜好,这样就决定了你的市场值。
所以,你需要了解简书的受众群体、男女比例、年龄层次等等。接下来,我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这个数据来源于2017年4月的《简书产品分析报告》,从中可以看出简书以男性用户居多,再从下面年龄分布图来看在20-29岁之间的年轻人最多,所以抓住年轻男性群体的喜好,写出吸引他们并带来帮助的文字,更能获得关注。
另外,多写一些关于家庭或女性方面的文章,吸引更多女性用户,也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
从年龄分布图,可以明显的知道这部分群体都是年轻人:在校大学生,初入职场,职场白领,然后就是有一定社会经验和资本积累的中年用户。这个时候就要抓住要点,根据年龄和阅历,写一些人生方向的建议以及职场干货或者情感支持方面的文章。
二.对简书上首页投稿要求不熟悉
我曾经研究过如何才能上简书首页,认真了解首页要求,而且把30天热门,7日热门的文章都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
可是,结果却让我很失望,失望的原因是:文章普遍呈现鸡汤式的文风或者如何开始快速开挂的人生。这跟我自己开始写作的理念相违背,甚至在写作初期,自己的文风也慢慢往这方面转变,我担心自己。
后来,当我去看一些干货文章或者一些比较优质的公众号时,我明白我最大的问题是既写不好鸡汤也倒不出干货。
三.在简书上的活跃度太低
在简书这个大广场上,要想出来卖得好,首先得暴露自己的产品,不断的露脸,才能让别人记住你。而跟一篇文章的点击率最相关的就是标题和封面图片,始于颜值,而后才有故事!
其次,比较重要的就是与人互动(评论,点赞,关注别人),而评论的效果最好,不能固执己见的画地为牢。
最后就是发起或者参加一些专题活动,认识工作人员与大V,还有就是加微信群,多多互动!
知道这些问题后,自己接下来需要做哪些改变呢?
一.自己在写作中的定位
从不擅长于写作,到慢慢去学习写作,不断积累、修改、丰富文章内容,然后开始有了自己的框架。这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
回到最初的起点,就像老师在第一节课就让我们考虑一下这个问题:要不要把写作为生放在心上?
我给自己的回答是:努力写作,顺便赚钱。
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其它的一些问题:我要写些什么?文章的定位以及风格是怎样的?
目前,我好像还不能给自己一个确定的答案。不过,唯一明确的就是:我会继续写下去。
给自己一个小朋友的视角,去感受纯真的世界。
给自己一个成年人的视角,去探索生命的多样性。
给自己一个工程师的视角,去创造你想要的模型。
二.利用好现有的写作平台
平时是在简书和公众号上写东西,主要以简书为主。简书有流畅的书写体验,不管是电脑还是手机,只要你想写,都能随时随地收集和记录自己的灵感。
在这个集阅读和互动体验为一体的平台,两者都不可忽略。
每周更新至少两篇的文章:书评,影评,生活感想等。并且保持书评专稿的定期投放,
另外就是在书、人、事、网络这个四个区域重新建立自己的关注点,做好分类。时刻积累,然后内化,付诸于行动。
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有人问欧阳修怎么写文章,他说:“无他术,唯有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他的意思就是没有什么方法,多读多写就可以了。
论和长时间的坚持,和尝试相比,一切的方法论都微不足道。
结合方法,大量联系。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慢慢在写作中找到了合适的表达方式。
在这一个月的写作训练营中,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
在这接下来的时间,我会带着自己的未知和已知前行。看看接下来的一年,我变成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