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最好从结尾开始讲起。
在西方社会,传统的贵族子弟在成年时要写下自己的墓志铭,即如果在你离开人世后,在自己的墓碑上希望如何评价自己的一生。对于十七八岁的年纪,刚成年就要写上自己的墓志铭可能有点过早。但是,这是一种以终为始的目标管理,对于一个人今后的人生走向可谓具有风向标的意义。但是,这是在西方,况且也不是人人能有这个志向。其实问题的本质也不在于是不是真的要有一个墓志铭,重要的是,在内心深处是不是有着一颗种子,是否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每日所从事的工作以及所过往的生活,最终要去往哪里。在那个地方有着怎样的风景,终将会和谁在一起,内心的喜悦与满足感是否得到了慰藉。
在上一篇文章中抛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心智模式?在此之前,我想先把结果说出来,即我们提高心智模式后最终会成为什么样子?当然,一个答案是,解决问题。但我想说的是,除此以外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答案,这便是 “良质”。
良质一词是来自《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书。这不是一本讲如何修摩托车的书,它实际上是一本哲学书。作者以骑摩托在旅行中的体悟而产生的想法,延伸至讨论禅宗、艺术、以及教育等方面。而良质一词是全书的核心。那什么是良质?按照作者的说法,良质是无法被准确定义的,但又确确实实地存在。这句话有点等同于没说。
我们举个例子可能就知道了,苹果手机。在 iPhone 出现之前,这个世界上已经有许多各式各样的手机了,但在乔布斯心里这些手机都不是他想要的。等他和他的团队动手开始做的时候,其实心里也还不知道 iPhone 到底应该长什么样。他唯一能肯定的是,哪些是他不想要的,直到 iPhone 一步步趋于完成时,变成了一件 “艺术品”,这个时候乔帮主才认可了。这种把产品做成艺术品的行为,按照作者的意思就是 “良质”。因为,艺术是一种高级良质的努力。
从做手机这件事来看,解决问题的方式多得难以估计,但只要其中有 “良质”,你真正用什么方法解决已经不重要了。有时候我们的心智模式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怎么做这件事,相反是我们太清楚了,反倒是阻碍了我们成为最好的那一个。
理性告诉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问题、什么是概念。而良质正是弥补二元对立思维的缺陷,它无法告诉你去往何处。因此,直觉、判断、想象、创意都作为良质存在,以另外一种方式去解决问题。
不仅在生产制造方面,即便在技术或是艺术领域的著作中,有着诸多的作者期望自己所从事的事情是有 “良质” 有关(或者称之为 “禅” 亦或是 “道”)。
(著名计算机程序员 Eric S. Raymand 的 《The Art of UNIX Programming》)
(新世纪音乐作曲家 Karunesh 的《Zen Breakfast》)
如果对《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感兴趣的童鞋,又想节约点时间,可以参考这篇笔记:关于良质的一切
这本书的英文版对应良质的单词是:quality。字面意思即:质量、品质、才能。对于教育而言,你也可以理解为是“素质”,所谓的素质教育翻译过来就是:Quality Education。好了,现在我的初衷已表。没错,我的所想就是达成素质教育。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要说我是神棍了,尽会吹牛扯些虚无的东西。不要急,后面我会奉上具体的方法论,暂且先把形而上的东西交代出来。最后,感谢你耐心的阅读。
搜索公众号:正心元智 或 smmw00,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