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车厘子自由变成了女性自由的代表。
一瞬间冒出了很多拥有车厘子自由的女人,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徐若彤一直都是那种生活在朋友圈的女人,下午茶,旅游季,限量版。所有你需要挣扎着获得的东西,她都能轻轻松松的得到。形形色色的女人通过晒车厘子来抗争自己无奈的生活,有人靠买车厘子反抗老公的冷漠,公婆无底线对自己生活的干预,有人炫耀自己单身的潇洒,用火红的车厘子勾起办公室其他人嫉妒的目光。而她是那种喜欢边吃车厘子,边在微博上看其他女人吐槽抱怨的女人。
她是那种经济独立的女强人,没事就私戳我去家里分享美食的谁都想要的土豪朋友,反正每次我在自己的朋友圈都会感慨,有个仙女朋友是如何的美好。
我认识她是一个偶然,追溯起友情的开始,源于一次她在业主群组织维权,加完微信之后,因为抗争的不了了之,彼此就成为了那种只存在于微信里,不知道是谁但是又不好意思删掉的人。开始于互相点赞,发展于相互留言,她发了家中新的插花,我发了某电影的首映票。我对某本书的作者一顿吐槽,她呵呵之后给我推荐了另外一个需要寄刀片的作者。面基的也是特别偶然,新开的牛角面包店做活动,我们俩都想要最后一个枫糖口味。后来我把那个牛角包让给了她,自己换了个火龙果味道的。作为回礼,她请我吃了一个朗姆味道的冰淇淋,坐在冰欺凌店,我们正式认识了。相处的久了,徐若彤经常都会为我担忧,在她眼里我是一个在心灵上并没有脱离学校融入社会的人,比起她丰富的感情生活,我仍然还在等待一个灵魂伴侣,“呵,灵魂伴侣?”我知道她已经尽量收起自己轻蔑的口气了,所以抛开三观不合的地方吧,我们继续做朋友。我们都喜欢文字,只不过她是那种遇到喜欢的书就要买纸质版收入书柜的人,而我沉迷在各种电子书阅读器里不能自拔。关注同样的美妆UP,她是那种只看贵妇推荐的人,而我怎跟大多数人一样都是是看什么国货之光,或者平价替代。我知道我们就像樱桃和车厘子,可这并不耽误我们做朋友,她不会看轻我,我更不会看轻自己。
每次去她家蹭车厘子,我都会为她做顿好吃的,烤箱里鸡翅的浓香,非常适合在水果之后。“冰箱里有冻榴莲,拿出来缓一下晚点吃。”说这话的时候她正摊在沙发上跟客户发着微信,我打扫完厨房,举着饭后甜点回到客厅的时候,她已经搞定了那个客户,吃着冰榴莲,她跟我说:“我们上次那部电影看到哪里了?”我熟练的打开电视,点开软件,从历史记录里选择了我们上一次看了一半的电影,总是这样的,基本每一部电影都要分两三次才能看完,还是需要我偶尔描述一些她因为发微信没能看的内容,她的太忙了,基本没有独立的属于自己的时间,牺牲这些换来的就是车厘子自由,化妆柜上的SKII,满首饰盒闪亮的各色珠宝首饰。其实她带首饰的时候很少,最偏爱的是月光石吊坠,银镶的月光石,陪在她白金的细链上,意外的毫无维和感,在衬衫领口下若隐若现的摇曳生姿,很是惹人。左手带的是我送她的红绿草莓晶混穿,比起酒红的石榴石,鲜艳亮丽的颜色并不适合职场,可因为搭配着绿色的流苏,整条手链意外的带着一丝中士古典的韵味。常带的耳钉是经典六爪的钻石耳钉,如果参加一些场合需要华丽的珠宝,换上一块卡地亚的手表和豹头胸针,足够她撑起所有的小礼服,可她满首饰盒的轻奢品牌的首饰却越来越多。
“你也不带这些,你就不要再买了。”我举着从她茶几下面扫出来的全新的APM包装盒,她接过盒子,打开看了一眼,又随手扔到了一边:“我是不带,可我的朋友圈需要这些。我可以不带,但是我不能没有。”
这就是存活在这个社会框架下的我们,仿佛我们过的好不好,幸不幸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朋友圈你的照片。你喝着星巴克,吃着哈根达斯,手腕上是潘多拉,脖颈上是黑天鹅,耳朵上的APM,所有都跟其他人一样,却又不一样。生活充满了仪式感和精致感,就是幸福。节日秀照片不是在高档餐厅秀新的首饰,就是可怜的女人,像若彤这样的在男权社会努力挣扎的女人,她发朋友圈不是因为她想,而是她需要用这些东西来让别人尊重她。
“很可怜不是么?比起车厘子自由,我还是更想要心灵的自由。”她说这话的时候,叼着烟,满脸都写着对生活的轻蔑和不满,转眼她又语气轻快的回复起客户的语音,嘴角的笑容仿佛是天生就存在于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