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终于看到最后一本,「三国演义」。
四本书里,仅这本是来自真实历史,它脱胎于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但由于是「演义」,其间也有不少捏造的情节。
作者施耐庵,据称是师从水浒的作者罗贯中,因此文笔也有不少相近之处。
这本书人名多、信息量大,老将黄盖,凤雏庞统,神仙诸葛亮,动不动要自杀却拥有一帮死忠的刘备,各人有各人的精彩。
曹操最特别,以至于编者特别在前言处说,此书有贬曹夸备的风向,不可尽信。
董卓弄权,司徒王允召集一班老臣哭泣不止,曹操说,“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
最广为人知的故事是他刺杀失败,选择逃走,陈宫带他逃到好友吕伯奢家。吕伯奢家人盛情款待,磨刀杀猪,曹操听到磨刀声误以为是来杀自己,将其老小杀尽再次逃走。
尚不知家人遇害的吕伯奢追来,曹操就将吕伯奢也杀了。陈宫诧异的问为何,曹操答,如果吕伯奢回家发现了老小被杀,肯定会聚众来追,这样会暴露自己的行踪。他还说了那句著名的台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后来有人查证说此事并不存在,是别人编造来污蔑曹操。)
还有一事我也觉得有趣,曹操令百姓帮他敲冰拽船,百姓听了不乐意,纷纷逃跑。曹操大怒,说要宰了他们。百姓听说就跑到曹营中自首告饶。
曹操对他们说:「如果不杀你们,就说明了我的号令没人听。如果杀了,我又不忍心。你们快到山中躲起来,别被我的军士抓住了。」百姓听了这话,就哭哭啼啼的走了。
这几件事里的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聪明、果断,足够狠辣,又懂如何收服民心。
他该成王,但历史并不青睐他。
我一直觉得刘备是走了狗屎运,因为他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过人之处,却获得了关张诸葛一群死忠。开头就被命运的金手指点中,与关张三结义,后来又经高人指点,遇到凤雏庞统,再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幸运程度有如水浒里的宋江。
而他是什么角色?每当遇到危难时,他就要拔刀自刎,身旁各位都要力劝一番才能把刀放下。三巨头在世时,众臣劝他登基做皇帝时,他「大惊失色」,十分不情愿,关羽说,外姓都争着做皇帝了,你姓刘的还怕什么?他只会像偶像剧的呆萌女主一样说:「你不要再说了啦!」(汝勿多言!)
后来还是诸葛亮和关羽等人轮番劝了才勉强为之,有够惺惺作态。
他唯一表现出一点野心的,是和曹操青梅煮酒时说的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但看上去却更像是失败者的醉语。)
后来关张都战死沙场,他差点没哭瞎眼,非要给兄弟报仇,导致连番失败,最终忧劳成疾,死于63岁。
历史上关于他的评价千千万万,但就演义里的表现来说,这样的男人我很看不上。
人说,少不看三国,我想主要不该看的就是诸葛亮,年纪不大,心眼太多。
他让我想起小时候下象棋的经历。下象棋的人,看的往往不只是眼前这一步,而是后面的第二步、第三步。走一颗子,或是诱敌,或是布局,有趣的便是这双方的博弈。
而诸葛亮,就仿佛是那个开局便猜到了结尾的人,书里将他塑造成神仙一般的人,羽扇纶巾这一形容词多次出现,他会军法,会卜卦,会观星,他猜到关羽会因为感恩而在华容道放曹操走(但却没有拦,理由是曹操命不该绝于此处,不如让关公做一个人情),猜到庞统的死,他甚至能猜到敌人什么时候信他,什么时候不,所以他布下几次空城计,每次都将对手骗倒。
他还懂还魂之术,将死之时,他去禳星,若灯烛不灭,则他可以不死。
他就仿佛书里的大bug,但最终魏延闯入,他禳星失败了,结局他弃剑而叹,「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全书120回,诸葛死时,是103回,诸葛弃剑,我也想弃书。孙权、曹操、刘备才算得上三巨头,才有故事可以讲嘛,诸葛勉强续了几集,到现在主角都死完了,谁还关心江湖归谁所有?
一个朋友回复:大BOSS尚未出场。
另一朋友更经典,她说,历史才是唯一的主角。
是啊,你争我夺,是非成败转眼空,书里主角大多“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带走满腹经纶,留下满腔遗憾。淘尽心思布了那么多局,自己却不是能把故事讲完的那位。
少不看三国,到底怕的是年轻人心思太多,还是怕看后看破红尘呢。
我想,就算历史才是唯一主角,时间终将带走一切,还是可以在有限的人生里,精彩的演一段,毕竟,多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