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又是一年毕业季的前夕。今年,全国将有约770万的高校毕业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他们将完成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身份的转变, 这不仅仅是角色的转换,更是一种强大自己内心和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过程,这需要他们学习更多的东西去适应转变的过程。
当他们屡屡被学校的补考通知唤醒时,当他们真正拿到大学毕业证的那一刻起,当他们收到第一封来自应聘企业的婉拒信时,他们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前途是那么渺茫。他们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规划。他们或许这样问自己“读书真的有用吗?”,“上了大学真的有用吗?”……
当他们面临着就业的压力时,或许他们昔日的高中同学已经小有成就,或许他们的初中同学已经娶妻生子,或许……总之那些没有受到过高等教育的同学现在看起来生活的都还滋润。当这些昔日的同学出现在他们面前,当这些人在他们面前侃侃而谈,当这些人在他们面前大谈特谈“读书无用论”时,对于这些即将毕业的年轻大学生们来说,他们对外面的社会充满着向往,对昔日这些同学的生活羡慕,对自己未来的工作规划感到彷徨。
是不是真的像昔日的高中同学宣扬的“读书无用论”呢?几年前,在一场名为高考的战役中,有些人赢了,考取了大学,有些人高考失利,没有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提前步入社会。几年时间过去了,那些个“混社会的”同学,或许是因为家里的关系,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努力,偶尔的碰面看上去过得都还可以。而当年的大学生们,也许你考上的不是名牌大学,也许你只是在一个三流大学,你昔日的同学如今已经自力更生,你还在用着父母每月给的生活费,难免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落差。面对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更加彷徨。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该如何选择,考研还是选择就业,学历真的像昔日同学说的那样无关紧要吗?读大学真的没有什么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进入大学的你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这所有的第一次,都是你在大学中才能够经历和学习到的,而你的那些因高考落榜提前进入社会的同学是无法理解的。
我相信,你的那些同学口中所谓的“读书无用论”绝对不会是发自内心的。倘若当年他没有高考落榜,他现在也应该坐在大学校园,他也不会说出“读书无用论”的话,倘若他真的信奉“读书无用论”,那么为什么若干年后他要鼓励他的孩子好好学习考大学?
或许你的同学在你读大学的这期间内通过工作,在金钱上获得了小小的满足感,如果你的同学因此引以为傲,因此否定“读书有用论”,认定“学历无用论”,那只能说明他的肤浅与无知。为什么很多老板发迹后想方设法要去念MBA,要去读成人大学,获取函授学历,因为他们渴望拥有文凭,他们不想让别人觉得他们只是暴发户,虽然有钱但没文化。也许你现在会觉得有一定的心理落差,这是正常的,他们现在所经历的你以后一定会经历。你的那些同学们,他们只不过是比你多了几年社会工作的经验而已,而你比他们多的是四年的大学经历,工作经历你以后会有,大学经历他们以后却很难拥有。
对于我们的父辈而言,读大学就意味着将来穿草鞋还是穿皮鞋,就当下社会来看,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依旧适用。 抚养并供子女读书成了普通家庭最大的投资成本,而这个成本要若干年后才有可能慢慢得到回报。
当然,我们并不能把知识和学历等同起来,我们也并不能否认“条条大路通罗马,现代年轻人的出路有很多”这些观点。但是,新的“读书无用论”的观点是值得批判和深思的,特别是在一些贫困的农村地区,这种思想逐渐盛行。“唯金钱至上,读书无用”这种观点是要不得的。
读了大学,就要学会用长远的眼光去思考问题。 小学到高中,就像一栋大厦建根基,而大学是在此根基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和修饰。站在人生的长远角度来想,大学的四年生活能经历很多刻骨铭心的东西,是人生步入社会之前的必经之路,在正式踏入社会之前做好充分准备,能通过在大学的四年修炼,让自己的人生认知提升一个高度,而这些将可能是十年二十年之后才能真正体现出来的。
在我看来,上大学是一次锤炼个人品行、完善自我修养的过程,读书的价值更不能打上“有用”或“无用”的功利主义标签。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你的个人修养,你语言表达的水平,你的学习能力,你的管理能力,你有自己的独特的战略思维,这些都是你一个很好的人生积淀,这对以后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都是很有益处的。
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是一件困难而又容易的事, 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他们开始自觉的和别人作比较,开始学会用自己的心灵观察社会,开始去用社会的准则要求自己,这是一种责任的培养过程,他们学的更主动,学的更有危机感,学的更自主和独立,
莫说读书无用论,眼光长远才是真,同样作为一个面临即将毕业与就业的当代大学生,我想告诉那些站在人生十字路口彷徨,迷茫的准大学毕业生们,把握现在,抓住机遇,挑战未来。不要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