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博物馆》为大型图鉴科普系列“奇迹博物馆”中的一册,入围了2016年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并且是英国自然博物馆桑德拉·纳普博士推荐的著作。
全书以“走进博物馆”为编辑线索,每一章节就是一个独立展厅,分别展出动物界的一个独特类群。作者化身讲解员,邀请读者移步参观一个个展厅——无脊椎动物展厅、鱼类展厅、两栖动物展厅、爬行动物展厅、鸟类展厅、哺乳动物展厅——6大生命形态、跨越6亿年地球发展史、170余个相关物种配以纤毫毕现的手绘插图,在眼前移步换景,一路展开。
但是,对于大多数孩子甚至家长来说,科普书是远离我们日常生活且晦涩难懂的。其实,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是一直在寻求突破口,希望能带着孩子们轻松愉悦地阅读科普书。
奇想国童书出品的《动物博物馆》阅读推广人招募,想着不能确定自己近期的时间,最后决定申请自发落地。将子宁老师的课程反复听反复琢磨,花了一周的时间带山弟细读这本书,活动方案在头脑中慢慢酝酿出雏形。恰逢幼儿园阅读节故事爸妈进课堂,山弟非常希望我能去他的新班级做故事会,好,那就是它了——《动物博物馆》!
在子宁老师的课程中听到“水母有个好吃的名字——海蜇”时,我马上就想到自己擅长“打开五感来阅读”的活动方式。与梅子老师交流了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后,将活动时间安排在上午十点,计划是一个小时左右的讲解加延伸活动,再无缝对接到孩子们的中餐时间分享自制的凉拌海蜇。一位优秀的老师通过很多细节可以看出:之前担心体能课之后的孩子们会很兴奋,不能很快进入故事会。但是,当我进班时,孩子们都已经做好课前准备,排列整齐地侧靠在椅背休息;延伸活动需要的材料、桌子都已经摆放好。于是,我忐忑的心瞬间平静下来,迅速转换到组织活动的状态!
开场例举了我和山山去过的博物馆以及参观的内容,试问孩子们是否去过什么博物馆,大家立马热情地回应。相信“博物馆”这个词汇都印刻在了他们的脑海中,日后也会带着期盼去关注它。
接下来,由我带着大家一起进入这座指尖上的博物馆吧!
一.视觉
《动物博物馆》本身就如艺术品一般存在,漫步在书页之间,就仿佛置身于丰富华丽的博物馆展示长廊,所到之处,一件件生命的珍宝映入眼帘,全彩标本尽收眼底。
二.嗅觉
第一展厅的很多动物都生活在海洋,将海蜇凉拌之前先留出几根,让孩子们闻一闻味道。一个孩子喊“臭”,好多孩子跟着附和。哈哈,那我问你们:“它的气味,除了‘臭’字,还可以用其他的词来描述吗?”孩子们反应很快,有人说“闻起来像鱼身上的味道”,有人说“像大海的味道”……哇,要的就是这样的回答,充分调动身体里关于气味的记忆与词汇!
三.触觉
大家都闻过海蜇了,同时也摸到了它,那你们有什么感受呢?“硬硬的”、“软软的”、“Q弹的”……嗯,同样的物品,每个人的说法却各不相同,那是因为大家心里都有着不同参照物的手感对比。
以前人们将从海里打捞出来的海绵做清洁工具,后来用途越来越广泛。现在,大多数海绵都是人工制造的,天然海绵多用于身体清洁及绘画。
海绵的吸水性很强,眼见为实——两块看起来一样的海绵,请小朋友来感受一下区别。其中一块被他挤出水之后,还能被我挤出一股水来呢!
好神奇呀!大家都想体验,没问题!我们一起用海绵来进行艺术创作——来自于“有翅昆虫”带给我们“对称美”享受的灵感,用海绵画一幅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对称图案设计稿!
四.味觉
之前闻海蜇气味的时候,就有好些孩子说:“我才不要吃这么臭的东西!”没想到上桌时,大家你一根我一根,一盘海蜇很快光盘!还有小朋友说:“回去也要我妈妈给我做凉拌海蜇。”
食物是大家一起抢着吃更香,故事是大家在一起更好听!
附上凉拌海蜇的做法:将海蜇用清水浸泡3-4小时,其间换几次水冲洗盐分并搓一搓,怕里面有泥沙。然后再用开水烫一下立即捞出沥干,拌入适量香麻油、生抽、醋、姜丝、蒜泥、葱末即可。
五.听觉
由于播放器的原因,准备的小视频及音频无法播放,有点儿小遗憾。不过,听我的讲解也是不错的:大王乌贼大战抹香鲸的故事,在其皮肤上留下的吸盘印记,人们根据这个特点发明了各种吸盘产品。那,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来源于大自然中各种事物的灵感呢?除了我例举的之外,更多的精彩等着你们去发现!
在班上几位老师的协助下,活动全在计划之中正常开展,在此谢谢老师们了!
子宁老师说:“给予孩子科普的课程,让孩子去短暂的记忆,并不能为孩子的生命深处带来对科普的热情,因为对待一件事情焕发热情,是需要尊重与信仰的。富有研究精神的探索过程,才会深深烙印在孩子的生命中,以后孩子才会学会自主的去探索自己不懂的东西。”
所以,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有大人引领与支持,帮助他们点燃探索世界的热情!那么,我希望打开五感读科普——走进指尖上的《动物博物馆》,能成为孩子们前行路上遇到过的一座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