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自证预言”,指的是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也指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期望行事。
其实,父母对孩子说的“自证预言”,往往也能够成真。
举几个例子。
相信作为心理学的忠实拥趸,我们都有着一位共同的偶像—弗洛伊德。他是心理学的先驱和思想巨匠,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也有着极为传奇的一生。
弗洛伊德小的时候,他的母亲非常宠爱他,而且对他有着“迷之自信”,总是对所有人说:“弗洛伊德将来一定会成为大人物”。弗洛伊德也非常热爱母亲,热爱钻研学习,最终“不辱使命”,成为了一名伟大的心理学家和思想家。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作者法齐娅库菲,从小就有着当总统的志向。她说这个念头的起源,是听到妈妈曾对邻居说:“我的女儿在学校很用功,我敢肯定她将来能够当一名总统。”2010年此书写成时,她已成为阿富汗历史上首位女性国会议员,而且在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奋斗。
爱迪生的故事,想必大家也耳熟能详。他患有耳聋症,被老师认为是低能儿,小学只读了三个月就被劝退。回家之后爱迪生情绪非常低落,但母亲对他说:“我来负责你的教育。相信自己,你会成为世界上第一等的人物。”然后,爱迪生在母亲的指导下,如饥似渴地坚持学习,后来,他成为了世界著名发明家、物理学家和企业家。
是啊,父母对孩子的“预言”,往往真的能变成现实!
还有太多这样的例子。
歌手孙燕姿的爸爸,是一名理工大学的教授,他对文艺非常感兴趣,也是孙燕姿音乐的启蒙者。
父亲欣赏孙燕姿的一切,坚信她会成为自己热爱领域的领军人物,这让她充满了动力。孙燕姿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每当父母听到她的歌声,都会发自内心地发出“哇”的赞叹。
最终,孙燕姿成为了父亲“预言”能够成为的人。她用音乐展示生活的真实与深刻,歌曲积极向上、给人力量,深受大家的喜爱。
想必大家发现了,“自证预言”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父母满足了孩子本性中最殷切的需求--渴望被肯定。被用心肯定的孩子,哪怕不是“别人家的孩子”,依然会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同样的,经常被父母打击和否定的孩子,也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甚至成为一生都难以跨越的心理障碍。
宫崎骏的儿子宫崎吾朗,从小继承了父亲的绘画天赋,梦想能成为父亲那样厉害的动画导演,而宫崎骏却认为儿子没有动画天分,极度看不起儿子的作品。
宫崎吾朗之前创作的两部作品,都被宫崎骏进行公开指责和批判,宫崎吾朗被逼无奈,只能公开谢罪。
在之后在一档访谈节目中,宫崎吾朗在给父亲宫崎骏打分时,直接打了0分。他表示,自己非常努力在做的事情,却在父亲眼里一文不值,受到的只有父亲的当众批评和嘲讽。他说,父亲的一味地否定,是造成自己自卑性格的“罪魁祸首”。
下面,我们从心理学角度进一步了解“自证预言”的科学性。
这就必须提到著名的“罗森塔尔试验”,或者叫“罗森塔尔效应”。
这个试验源于罗森塔尔撒的一个“谎”。
一天,罗森塔尔和其他几名心理学家找到随机的一所小学,从一到六年级中各选了3个班,然后从18个班级里随机挑选了一些学生,制作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相关的老师,并且要求他们保密。
老师并不知道这份名单这是随机挑的,还以为是真的。
8个月后,奇迹发生了,罗森塔尔对18个的学生进行测试,发现凡是名单上的学生,成绩都有提升,而且普遍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
罗森塔尔用这个谎言暗示了老师,而老师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语言、行为上,对孩子都有了改观,最终影响了学生,让学生变得自尊自爱,因此在学习上也取得了进步。
这个试验再一次说明了“自证预言”理论存在的现实意义。外界权威影响个人对自己认知,自我的认知又会形成自证预言,自证预言又会进一步认同权威的影响,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
所以,当我们不断埋怨孩子差的时候,孩子就会越来越差;当我们真心觉得孩子优秀的时候,孩子便会往优秀的方向发展。
积极正面的心理暗示,是最好的催化剂。
但是很多父母,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认为不能溺爱孩子,“惯子如杀子”,要给他们严厉的教育,才能让他们未来长大成熟。
大家说的“溺爱”,是指爱的太多,可是,给孩子很多很多的爱,真的就会毁掉他吗?我们害怕“溺爱”会让孩子受到伤害,其实是,很多父母没有被真正爱过,没有被真正地接受过,所以,根本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所有人,都是越被爱,越可爱。
没有上限的爱,最珍贵,不要吝啬,爱没有错。
而所谓的“打压教育”,除了让孩子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容易自我否定之外,并没有太多益处。
王尔德曾说:“让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们愉快。可大多数父母,在让孩子愉快这件事上,却相当吝啬。”
我们怕孩子变坏,所以不敢溺爱;但实际上,孩子变坏,恰恰是因为缺爱,因为没得到过真正的爱。
做个总结。
孩子是透过父母来看世界的,父母给予的回应,将成为孩子面对世界的态度。
父母的一言一语,都是孩子寻找自我、确定自我的力量和依据。
《弗洛伊德的使命》里有一句话:“一个无可置疑地深受父母宠爱的人,会终生保持胜利者的感觉,而这种成功的信念,会让他这一生,都能不断地获得成功。”
孩子跌跌撞撞地往前走,每次摔倒时,总会回头看向父母的方向,孩子最终选择勇往直前,还是沮丧后退,就在每一次父母的或关切、或体贴、或冷漠、或不耐烦的回应当中。
很多时候,父母的贬低、打击、泼冷水、不但不会让孩子“知耻而勇”,反而会摧毁孩子的自信,斩断孩子的潜力。
我们千万要明白,用心、用情、用尽全力去爱孩子,崇拜孩子,坚信他们会成长为最有价值的人,那他们一定会对我们报之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