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跟随文化志愿者做事,是2016年中秋节开始的。
那是湛江市霞山区文化局搞的一个中秋文化一条街,为了凸显“文化”二字,特批了整条街上我们这唯一的图书展位,因为其他的都是吃文化、穿文化、玩儿文化。
由于准备匆忙,湛江的志愿者几乎倾尽自家的雪漠藏书,在文化街上摆起了“雪漠作品展”,一摆就是七天。也就是这七天,让我和湛江的文化志愿者们开始了第一次亲密接触,感受到他们对文化、对生活、对生命的赤诚,也让自己开始尝试另一种活法。
改变目前的生活状态几乎是每一个现代人的普遍想法,不是为了买套房子,改善一下居住条件;就是为了买辆车子,改善一下出行的尴尬。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好让自己活得舒坦;就是为了职位升得更高,让自己过得更有保障。正是为了这些,我们每天不断的奔波劳碌,日复一日重复劳作着,根本没时间考虑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活?
我十年前辞职后也是如此,改变成为我这十几年来贯穿始终的主题和目标。可悲的是,改变了物质生活,却无法改变那颗惶惶不可终日的心。那颗心始终焦虑着,担心这样的改变何时是尽头。短暂的物质满足不断催生更加膨胀的欲望,使自己永远无法满足,甚至担心即使物质财富不断积累,也无法保障自己的下半生。
直到我看到了雪师的书,才渐渐明白自己的愚痴和可笑。直到我跟随志愿者们一起做事,才从他们身上感受到雪师智慧的光芒是那么温暖人心。
可能一些不明就里的人不会明白我这样的感受,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尝试过改变,甚至想改变的心思都没有。这种改变必须至少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要放下成见来接触善知识善文化,并且要耐着性子,甚至是要勉强自己去学习,去思考。就像我经常在一些文章里说的那样,我一开始是拒绝雪漠的著作的,这样就错过了机缘,错过了改变人生的机会。还有,光接触还不行,还必须强迫自己,尤其是像我这样平时不喜欢看书的人,要慢慢将看书变成自己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你才有可能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让自己相信善知识善文化可以改变自己的一生。
二是做事,这才是关键的。光学不做,不如不学。我们很多人满口仁义道德,实则利欲熏心。也有很多人只把看书作为消遣,作为知识积累的炫耀,作为日常聚会的谈资,却少有付诸实际行动的。之前我也并没有觉得做究竟有多大的意义,现在终于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那是因为之前的做,完全没有善知识的引导,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行事,当然就会越做越错,越做越烦恼。现在不一样了,有了第一步学习善知识的基础,再对照着自己的一言一行,那做就是不断的印证,不断地提升。以前做事会觉得很苦很累,会觉得是为了完成任务;现在却有了更轻松的心态,甚至放在以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现在却可以做得干脆利落,如烹小鲜。
呵呵,这有点像我平时写法律文书的感觉,有板有眼的。但没有亲身实践过的人,我相信是不会写出上面的“法律意见”的。
也正是因为有了近一年的亲身学习和实践,我才会有今天这样的感受。
我很庆幸能够遇到雪师。但回想起第一次遇见雪师,那时并没有真正想去看他的著作,甚至不知道他是何许人也。也是因为有一个二货师妹经常在耳边唠叨,甚至以一种近乎暴力的精神强制和压迫,让我对雪漠,对他的著作,他的文化,他的智慧,有了进一步的学习了解,才使得我获得今日的清凉。
现在想起来特别庆幸,但其他人却少有我这样的际遇,所以我非常理解第一次接触雪师的书的那些人。所以,每当有机会向别人宣传雪漠的时候,我会先了解他的一些基本情况,就像我接案子那样,要做个基本的情况调查。我要判断别人是否适合看雪漠的书,适合先看哪些书。否则对牛弹琴,浪费表情。可能你会觉得我这样很功利,但我还是相信那句话:佛不度无缘之人。时间那么宝贵,不要浪费在不值得的事情上。
其次,雪师说过关于佛教的方便,就像量体裁衣一样,不能用同一种方式教诲人。所以我在律师事务所里,尽管也有雪漠的专柜,但我并不急着向大家推销,而是通过自己的所学所做,在平时的工作和与同事的相处中慢慢培养“雪漠情怀”,首先让大家看到自己的改变,渐渐的让大家感知雪漠的存在。对一些爱看书的人,让他们先看起来,进而再带动大家。对一些面临挫折甚至灾难的人,则会用到雪师所说的当下关怀去开导他们。这样久而久之,雪漠在大家心目中就变得很实在了,而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了。
我连自己都不敢想象,这些都是我现在正在做的!我敏感的感觉到自己的改变,一点点的改变,一天天的改变。这种改变甚至连我老妈都会在晚饭后催着我说:快去看你的书吧!这种改变让我更加坚定地对自己说:我要换一种活法!我要过另外一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