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的朱同小朋友要搭2小时的公车到新学校就读。他在熙熙攘攘的大人们的大腿缝里挤来挤去,心想公车上的小偷可能就是大嘴鸟吧,偷走了他36分的卷子;传说中厕所里住着吃纸的怪物会把试卷吃了;班主任查卷子时,外星人恰好来了把很凶的班主任带走了…希望自己会隐身术让校长看不到自己……明明是出于好心想要帮助学校修理一下广播却“失手”彻底破坏了线路,可以听见自己声音的千里耳教导主任…误打误撞小心翼翼终于获得了体操队表演训练的机会,高兴且认真。 终于在秘密基地写了9页的检查,从无人的办公室门缝里飘出来的无数金色的“好,好,好…”……
小朱同努力的自然的用自己的超能力—— 想象,努力弥补他犯下的其实不太明白的过失,极力的避免和争取着…多么多么渴望拥有老师认为的“好”!
这是一部完全以儿童心理视角为主题的电影,很真实极度可爱,笑得前俯后仰,又陷入沉思。 我觉得是一部非常宝贵的儿童作品。谢谢王子川导演!
希望多拍一些这样的儿童电影,让大人们能多一些了解儿童的真实世界。
对于现实规则与大人言行,儿童有很多“想不明白,摸不着头脑”,有很多他们的笨拙与困境。他们常常会运用自己有限的理解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或幻想)来完成和平衡着大人们无法抵达的心理困扰和内心渴望。
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儿童的世界一半现实一半想象。这是儿童的可爱之处和探索理解世界的方式,其实也是他们的生存法则,是他们宝贵的可爱的独特的丰富的“超能力”!
如果大人们能对儿童的世界多一些停留与看见,进入孩子的现象场,和他们多一些对话,和他们一起天马行空,就像《我亲爱的甜橙树》里老蒲对4岁哲哲的“动物园(一片竹林)”说“我还以为我的花园有什么了不起呢,你的动物园可真丰富!”——这就是最懂他的人!可以触及孩子内在的自我,才能更好的促发真实自我的良性发展。
如果真有这样的人的存在,孩子其实不需要过分的使用自己的“超能力”来应对不太懂的总觉得跟不上脚步的现实世界。他才能按自己的步调安心的成长自己,探索外界。
可往往,大人们只看见了他们的“笨拙”与“不正常”,看到的更多是达不到成人的某些标准而觉得他们太不听话,总希望快一些驯化…
幸好儿童依然会奋力的发展着自己的“超能力”,来填补着内心与现实世界的巨大缝隙,努力的成为“好孩子”…这不也是儿童的积极和努力吗?不是他们超强的生命力吗?
我们大人如果懂得看见和保护孩子们的这些“超能力”以及他们背后的心愿与需求,对儿童更友善更贴近一些,跟随他们的节奏,以他们的方式带领他们了解现实世界的规则和限制,因势利导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认知,与他们一起平衡现实和想象,这些“超能力”不会丢失,而会被发挥成为鲜活的创造力,孩子们自然也会拥有驾驭现实世界的更多的超能力,逐渐认识自己,清晰的发展自己,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现实社会。
如果是这样,童年有童年,少年是少年,青年是青年…有人真正的看见和陪伴,懂得和鼓励,这样的生命该是多么可爱鲜活,这世界该多好,多令人向往和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