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后的夜晚》碎片化的剧情,2D、3D复合的观影体验,2小时有余的影片,并未觉得冗长,电影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了,影院灯亮了,却依然坐在座位上回味,结束啦?表达了什么意思?没看懂?把这部分的时间线(12年前,12前后),以及关键的细节理一理
似乎是懂得了一点什么!带着沉思走出影院,电影中一个个碎片般的镜头依然盘旋脑中。隐喻,那么多的隐喻,需要在电影结束后慢慢的回味,甚至是回味很久……
凯撒说:“每个人看到都只是自己想看到的世界,没有一个人能看到世界的整体。”
新感觉营销之一吻跨年
所谓感觉营销,就是企业以产品或者服务为载体,为消费者创造出一种心理舒适与精神满足,从而达到营销目的的营销方式。感觉营销可分为: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这是百度百科的解释。
为什么是要加个“新”字?
“一吻跨年”是关键,之前片方的营销团队在抖音上的营销,把“一吻跨年”的仪式感做得很成功。“如果你定的是21:50的票,结束时恰好就是00:00。那么观众可以与重要的人一起度过一个最有仪式的夜晚,一吻跨年。”
在抖音上搜《地球最后的夜晚》,目前点赞最多的是一段对白,有22.2万人点赞。
哪有随便送人表的
怎么不可以
表是代表永远的意思
怎么可以随便送人烟花呢
怎么不可以
烟花是短暂的意思
我们不就是短暂的吗
其次点赞最多的是,一位网友说:自己又多了个愿望,能买到《地球最后的夜晚》跨年点的电影票,然后跟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去看,在电影最后结束时刻相拥接吻到第二年。
也有网友说:其实看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希望身边坐的是你。
可以看出“一吻跨年”这个概念式营销已经深刻影响着观众,让观众把一吻跨年的仪式感成为现实的行动。
最大的隐喻
隐喻思维使得人类把存在的东西看做喻体去意指那不存在的或无形的寓意。
——耿占春《隐喻》
“一吻跨年”,与最重要的人一起度过一个最有仪式感的夜晚。”
这个跨年的仪式感占满了21:50所有场次的《地球最后的夜晚》。目前这部电影评分3.7分。据说满是吐槽的!因为失望?因为看不懂?
这是一部烧脑的电影,没有赤裸裸的“鸡汤”和“信条”,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只有一堆难以拼凑的碎片。
《地球最后的夜晚》有点太现实化,现实生活其实就是寻不到因与果,也总是得不到想要的回报。现实生活就是充满了碎片式的拼凑,难以泾渭分明。谁都无法把自己的“故事”讲得清楚,看得明白。
以为《地球最后的夜晚》也和其他电影一样,有因果、有善恶,有结局。结果是想要的仪式感落了空,那么这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隐喻,演绎了真实的生活本质 —— “如梦之梦”。
寻找
《地球最后的夜晚》整部片子是一次寻找的过程。黄觉在用自己的旁白自述来交代两个故事,一个故事是过去发生了什么,一个故事是自己现在寻找什么,互为弥补,一个是左手,一个是右手,十指张开交叉结合,组成完整的电影。最后,当黄觉的自述消失,我们戴上3D眼镜的时候,那是梦的结局。
黄觉的梦
何为幻梦,何为现实。《红楼梦》里说,假亦真来真亦假,真真假假如何能分辨清楚。
从小母亲离开,黄觉也复杂地成长着。父亲以母亲的名字开了家餐厅,小凤餐厅,但黄觉也有了后妈。
他从小玩到大的哥们白猫欠了债,让黄觉捎一车苹果给左宏元,离婚后神志恍惚的黄觉给忘了,等想起来时苹果都烂了,而白猫也死了尸体在矿洞被发现,他在清理苹果的时候发现底下有把枪。
于是,苹果,枪,白猫胸前老鹰图案,矿洞,成了他梦境的元素,不断地出现。他有些自责,隐约有自己耽误送苹果害死白猫的自责。也有点仇恨,觉得是左宏元杀了白猫扔进矿洞,便去找左宏元算账。
父亲去世,后妈说他整天对着坏掉的钟喝酒。黄觉带走了钟,在后壳下发现了母亲的照片。一路寻找,才知道照片上的人,和自己包里的绿皮书,同样都是母亲留给自己的记忆。
绿皮书的扉页上有句咒语,据说只要在一起的爱人念咒语,屋子就会转起来。
于是,母亲,爱,和屋子,也成了他梦境的元素。
他寻找的过程是真,夹在过程中的是回忆,结果是梦。因此才在最后答案即将揭晓,等待歌唱者的时候,在电影院睡着,梦到了结果。遇到了可能是自己和万绮雯生的喜欢打品乓球的儿子,帮助和母亲一样喜欢蜂蜜受苦惯了的张艾嘉成功离开,和失散已久的爱人在屋子里亲吻,咒语应验,整个屋子转起来……
后半段梦境中,有一个女声歌唱得非常的美,非常的甜。但是不经意的一个镜头晃过,唱歌的女子丑、胖、蠢。
臆想与现实总是有着那么深的鸿沟,是歌者在欺骗你,还是你的幻想欺骗了你?
在寻找母亲的旅途中,寻找爱人。其实是缺少母爱,对女性有种特别的情感,恋旧而执着。
毕赣的镜头
做导演之前,毕赣是做婚庆摄像,因此镜头感特别强。这部片子也是如此。镜头的衔接也运用了一些特别的光影技巧,显得整部电影更加文艺而梦幻。
最明显的是远近景的虚实。
大多数时候,当近景特写清晰时,远景全都是模糊的。而近景特写有时也不讲道理地并不给予人物,也给予静物,甚至是鞋子或者一双脚。导演把观众的视角凝聚在这个焦点上,带着你,压迫着视觉,给予梦境。
印象深刻的一处是黄觉和汤唯在屋子里面对面坐着谈论,这是一处梦境重现。汤唯坐着,背后是窗户,而镜头只给了汤唯,黄觉就出现在她身后窗户的玻璃上。
汤唯是实景,黄觉玻璃上的映像是虚景。汤唯点根烟,说自己怀孕了。黄觉抢了烟,说将来自己教儿子打乒乓球。镜头始终未动,而两个人虚实变换着,表达着各自的心理变化。汤唯说自己离开的期间已经打掉了。先是一缕烟被吐出来进入镜头,继而黄觉坐过来坐在汤唯身边,商量一起离开的事情。
这种精美镜头的运用,在张艾嘉第一次出现,跳舞垫的时候,黄觉的影子从门外进来转移到墙上。安静代表观察。
场景交换的叠加过渡也是精彩的。越走越高越远的白色汽车,越走越低的黑色铁锈铁板,一上一下,带出黑色。镜头也有从黑夜过渡到铁轨进而到人的背影。等等。镜头上的亮点很多。
苹果的诱惑
苹果,亚当和夏娃偷食的禁果~象征诱惑的苹果,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并受到上帝的诅咒。
(苹果一)白猫让罗纮武将一车苹果给左宏元,罗纮武忘记了,苹果腐烂了,发现苹果里藏着一把枪。
苹果——诱惑、欲望,腐烂后的欲望和诱惑变成了复仇、具有攻击性的枪;
(苹果二)一匹马拒绝背上担着苹果,嘶吼着将苹果撒满地,凯珍踏过满地的苹果前行。
这时的苹果是被拒绝,被践踏、踢远的诅咒吧。当短暂变成生活的实质,欲望和诱惑就如诅咒一般,遭踏弃。
(苹果三)“人在最悲伤的时候,会连着苹果的核,吃完一整个苹果。”两个悲伤的画面,吃掉整个苹果的长镜头。
此时的诱惑和欲望被悲伤和恨整个的吞嗤,不留希望。抑或是接纳。
以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来说,毕赣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像王羲之的《兰亭序集》,人们欣赏“之”的21种写法,却早已忘了文章的内容。
《地球最后的夜晚》让影像本身成了故事,让技术本身成为了内容。
顿河的这段影评感觉写得非常好
《地球最后的夜晚》该像欣赏艺术品一样去看待,每一个镜头都极具深意,而不是当做一个整体故事去对待。
人生如戏,戏亦如人生。
无论戏还是人生,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线性的连续着,有因有果,有付出必要有所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