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三的我没有什么特长,浑浑噩噩地就过完了每一天。一直觉得身边朋友都是和我一样平凡且重复地过着“躺平”的生活,直到前段时间,朋友分享了一个新华社的报道链接,兴奋地让我看。
看了,内容分析的是“潘周聃、刘畊宏、韦东奕…他们凭什么火爆全网?”我根本没用注意到,在文章最下边的制图致名后跟着的是“实习生:马某某”
来着新华社经济参考报
我不禁想起,他曾经也只是一个对剪辑什么也不会的小白,自学剪辑以至于期末考试频频挂科,那时候我只是觉得他不务正业。现在一步步地积累下获得了新华社的见习机会,我深深反思我的“躺平”生活。
我们总是看见别人的不努力来为自己的“躺平”找借口,却不知道一直“躺平”的自己才是别人口中不断努力地理由。
在此之前,我也曾写过几篇文章,在好友之间分享后得到的都是赞誉。我知道这是一双双“有色眼镜”下的结果,但还是令我欣喜若狂。继而我将文章发表在微博、头条上,可是现实的“冷水”当头一浇,浏览量少得可怜。
我渐渐地放弃了在平台上发表,只是自己写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过过手瘾,毕竟写文章和羽毛球是我最大的乐趣。
可是在和我认识八年的好朋友“马某某”获得如此殊荣之后,我觉得我不应该接着“躺平”下去了,我也要为我的爱好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