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里这些天,我每天唯一同最常做的运动就是下楼拿快递了。因为更换了新的取件方式,从坐等快递上门到跑去小区门口自取,大家都在积极适应中。在这件事上走过几次弯路后,总结了几点教训供大家参考,另外也希望在家各位完美避雷,不要再重复个人的错误。
一、这么近、那么远,非常时期,请勿刻舟求剑。
某日,春风和煦,收到快递小哥电话说有我快递,他已到收件地址百米距离,先确认下待会是否有人收货。
一听说春节前所订之书终于要快要到手,激动的买家我一面连连答应,一面赶紧穿上大衣,戴上帽子、口罩、手套,急急冲下楼去。
然后,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传说中的快递车一直未见踪迹。
打个电话相询,半小时前便说已到距我只有100米的某超市的快递小哥表示,他还在原地,既某超市门口那里。
几乎站到石化如我,结束电话后终于后知后觉得的反映过来,快递小哥所在超市对面,便正对着一个超大社区。
而重点在于现下快递小哥都不能进小区送货,只能在门口等收件人自取的。经常是一个小区的快递便有几十件之多,有时快递员要在某小区门口停留达一小时之久,也是常有的。
在此等大背景下,快递小哥半小时半步未进,也属正常。想清其中情由,赶紧飞身上车,赶赴自家百米开外的某超市对面,具体说是某小区门前,前去取件。
一到现场,果然快递小哥面前摊着一大堆包裹,还在守车待人中。于是自家赶紧上门自报地址电话姓名,心心念念已久的包裹终于到手。
教训总结:非常时期,不要再套用以往经验,就算快递小哥距你只有十步之遥,也可能还要等上一小时之久。
所以,电话沟通中一定要确认快递员还有多久到你的所在地,一定不要按从前的情况估算时间。
毕竟,现在是非常时期,与从前的情况有巨大差异。如果死守以前的标准,那么只能使自己无限接近那个刻舟求剑的笨人,只能浪费自家时间而已。
二、取快递中也有时间管理,提前做规划是刚需。
凡事预则立,包括取快递。提前在手机里装个显示快递进度的APP,每天一早刷一下,这样对于今天可能有几个包裹要配送了就能有个具体认知,也方便自家取快递时做好统筹规划。
或者有人会说,我只是取个快递罢了,用的着这么复杂么。
此处还是以个人真身血泪教训为例。
从我家门到小区门大约有500米左右距离,我每次下楼,取车,开锁,大约要骑上3分钟,转过3个路口,才能到小区门口。
这其间还要向门口站岗人员出示通行证,才能出小区取快递,包裹到手后回至小区门口,再次出示通行证,测体温,才能进入,然后再骑上500米,转过3个路口,方才回到自家楼下。
而某天没做好统筹规划的结果就是,一下午几乎都在家门和小区门之间做往返跑,来来回回去小区门口取了5次快递的结果就是,到最后一次进小区时站岗人员已经拒绝为我测体温了,因为这货明明十分钟前才测过。
我,我的内心是无助的。
没办法,因为不止一家快递公司的包裹要收,而不同公司的快递小哥肯定不会约好时间一起来派件。于是经常出现刚刚进门洗手脱衣拆快递,又有一份新快递到了,于是赶紧穿衣戴帽戴口罩,全副武装下楼,飞骑500米去取快递,一番折腾后回来,刚将大衣挂好,然后又,此处省略500字。
在如此这般折腾过几番后,自家对收快递这事儿也进行了时间管理。
首先是提前做好功课,一早对当日预计到达快递有个基础认识,比如今天会有顺丰、圆通、中通、百世的包裹送到。
再来是取件时注意搜集有效信息。比如到门口顺丰快递车前取件时,注意查看下周围的快递车,有没有其它几家本日派件公司的车子。
如果有,且快递小哥不忙的大前提下,上去问下有无自家包裹。如果快递小哥正忙着分件或打电话,也不必急着回家,先到旁边绿地找个位子坐下,从包包中拿出书来看会。
是的,没错,为了更好的取快递,我特意给自己装备了一个出行包,内中包括一本书,一只海绵垫,专供自家在门口等候快递之用。
为什么要等十分钟,因为取件电话通常要快递小哥将各楼快递整理完成后才会拨出,所以我们不妨略等一会,如果十分钟后仍未收到通知再回转家中。不然便有可能重复我上面的杯具经历,在家门和小区门之间做往返跑,摊手。
三、当家中老人去取快递时,所谓的正确取件方式。
小区门前通常会变成各家快递小哥开峰会的阵势,有时也会有老人来取快递,因为对网购、快递不太熟悉,总要费上许多功夫,走些个弯路。
个人对此问题总结了个简约正确版:
首先要搞清快递公司,具体说是那家的快递到了,到取件处先找到该公司的快递小哥,免得一家一家问过去,浪费时间精力。
找到快递小哥后,除了报出自家地址,收件人姓名外,尽量给找包裹的快递小哥提供多些具体信息。
比如包裹内容是一箱苹果,或者是一本书,这样给出快递大小的参考信息,就可以在一大大片快递中更快锚定你的东西,也能帮快递小哥省些力气。
总之,在这个非常时期,送快递的,取快递的,都不容易,当然送快递的小哥们格外不容易,所以我们在珍惜他们的付出之余,也要尽量配合他们的工作,同时安排好做好自家的取件时间管理,珍惜时间,快乐网购。
这里是一个北京普通市民的疫期/假期生活记录。
写这个系列日记,是想用拙劣的文字真实记录普通百姓在这个特殊时期里们的生活日常,记录下那些值得记录的事情,记录一下我们每个人是如何认真生活的。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每个人都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