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四要素:生活里80%的不顺都是沟通的问题
据统计,生活中有超过80%的冲突都是因为表达不当造成的。其中很多都是暴力沟通的结果——
请回想一下,最近和你沟通的人,有没有批评指责你,或者说一些让你不太舒服的话?比如:
“整天在家不工作,就只让你管个孩子都管不好!”
“能不能成熟点,职业一点。你能干就好好干,不能干拉倒!”
或者你有没有吼孩子,怼老公,骂下属,比如:
“数学考试又没及格,上课都干嘛了。整天就知道玩儿!”
“你看看隔壁老王,能赚钱又顾家,还经常帮老婆做家务,你再看看你!”
其实,这些都是不同程度的暴力沟通!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类似的话,有些是我们对别人说的,有些是别人对我们说的。这些语言带来的负能量和伤害,使得我们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导致各种矛盾、冲突,破坏关系......
因此,要想好好沟通,就一定要避开这些暴力语言。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们把最常见的语言暴力,概括为4D语言。具体是哪几个呢——
第一个D,Diagnosis,过分诊断。
我们常常会犯这样一个错误,喜欢在一瞬间给一个人盖棺定论,过分揣测他人动机,具体表现为轻易评价他人,或者给他人贴标签。
举个简单的例子,小王和小李是多年同事,今天两人擦肩而过,但小王没和小李打招呼,视而不见。小李就开始郁闷了:“这家伙,怎么搞的!升职了了不起么,这么傲娇?” 结果越想越气。
但我不和你打招呼只有这一种可能性吗?或许小王真的没看到,或者小王赶时间,或是身体不舒服......其实有好多可能,但小李却只是根据自己的揣测,想到这一种最让他难受的可能。
其实同样的以偏概全的论断评价还有很多,比如懒,笨,傻,爱出风头等等。
这样的论断,其实是因为我们觉得对方的行为不符合我的价值观,所以就用自己的道德标准来评判了他,而事实也许并不是这样,误会和隔阂就这样产生了。
这就是第一种暴力语言,过分诊断。
第二个D,Denial,否认,否定。
比如当事情发生,我们总是会先说“不会啊”、“不会吧”、“事情不是这样的”,“那是你自己的问题”......这就是否认。
还有否定,比如当你的朋友很难过,我们可能会说:“你不要难过嘛”,当你的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你可能会说:“小小年纪懂什么,大人说话别插嘴”....
结果就是朋友会更难过,下次伤心了也不会再找你;孩子不再轻易表达自己,有心事也不再跟你聊,越来越疏远......
这就是第二种暴力语言,轻易地否认和否定。
第三个D,Demand 命令,说教,威胁。
命令和说教,就比如“你马上去做”,“赶紧写作业去”,“赶紧去洗碗”。“你如果不好好读书,就要去做乞丐了”。
威胁,常见的是情感勒索,比如“你不来看我,我就死给你看”。“你今天走出这扇门,那你就要负所有责任”。
这也是典型的冷暴力语言,会让对方非常非常不舒服,恨不得马上逃走。
第四个D,Deserve 简单来说就是你应该怎样怎样。
“你身为一个孩子,就应该好好读书,什么都不要做”。“你身为一个妈妈,你就应该多做家务”。“你身为一家之主,你就应该怎样怎样”......
当我们讲应该的时候,听的人会被框柱,潜意识里就会生出一种反抗。自然就很难达到你想要的沟通结果。
以上就是4D语言的总结归纳,这里只举了一些简单的例子,大家可以再思考一下,自己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下使用或遭受了暴力语言呢?
那在避开暴力语言后,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达到理想沟通效果呢?那就是学习用非暴力沟通方式,首先我们要掌握非暴力沟通的4要素。
为了更形象的理解非暴力沟通,作者用了两种动物来比喻,一个是长颈鹿,一个是豺狗。长颈鹿代表非暴力沟通模式,豺狗代表我们日常的语言模式。
豺狗是什么样的呢。那是一种比狼还小的动物,两个眼睛长得非常聚集,所以它的视野是比较狭窄的,眼光短浅,注重眼前,很难看到和他人的关系,这是它的第1个特点。
第2个特点是豺狗的语言模式往往很具有攻击性,它会去诋毁别人。
豺狗的第3个特点是性格比较急躁,当别人咬它,它会很快反击回去。
你可以想一下,生活中是不是有人一受到别人攻击就立马反击,极端的情况还会暴跳如雷,从语言暴力发展到身体暴力。
而长颈鹿是陆地上心脏最大的动物,成年长颈鹿的心脏有20-40公斤,接近一个小女孩的体重。所以非暴力沟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容纳的语言。
另外,长颈鹿还有3个特点:
特点一是它特别高,所以它能看到很长远的关系,而不只看到眼前表象,阻断与他人的连接。
特点二是长颈鹿非常冷静,它很少受到攻击,成年长颈鹿是很少有天敌的。
特点三非常重要,长颈鹿有非常特别的牙齿,它能吃很多带刺的食物,还能把刺转化成养料。
所以非暴力沟通又被称作是长颈鹿的语言,当你学会了这种沟通方式,就能用更全面的眼光看事情,既能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能尊重与倾听他人。
所以非暴力沟通语言,又被称为长颈鹿的语言。要掌握这种神奇的语言,首先要掌握它的4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区分观察事实 与 评论观点
如果现在请你用读书造句,你会怎么说呢?你可能会说:“我喜欢读书”,“读书让我成长”“我不爱读书,我喜欢听书”,那么我想问你,刚说的这些是观察到的事实,还是评论的观点?
你可能会说,这是事实啊,我就是这么想的,注意,“这是你想的”对不对,所以这其实是你的观点。再听听这句:“我正在读《非暴力沟通》”。这个才是事实,理解了吧?
事实是观察到的,可以被证明是真是假、是对还是错的;而评论是主观的看法和评价,它是你对事物的判断,根据自己的想法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每个人不一样。
比如说“足球是黑白相间的。”这就是我们都观察到的事实。但如果你说“和跳舞相比,足球是更好的运动”这明显是一个观点了,因为这只是个人想法,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
非暴力沟通强调的就是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并客观公正地说出你看到的。因为事实是最不容易让人误解的地方,更容易让双方达成一致。
如果沟通中直接评论,但凡有一点意见不一致,就容易激起辩论心,不愿做出友善的回应。
那第二个要素,就是:区分感受和想法
这个会有一点点难,大家仔细听。简单来说,感受是走”心“的,想法是走”脑“的。感受是我们的心情或情绪,而想法可能是我对自己或对别人的评价、看法。
理解这一点,对我们特别重要,因为中国文化里是不注重谈感受的,我们更注重想法。想想看,你小时候摔倒的时候,爸爸妈妈是不是说不哭不哭,男子汉哭什么!当内心的感受没有被倾听过,我们长大后就常常会忽略感受,更看重各种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我们常常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我应该怎么做?而不是,我的感受如何。
我们来举例区分一下感受和想法:
“今天早上你明明看到我却装没看见,我觉得你没把我当朋友。”
“我生日你没给我打电话,我觉得你不爱我了。”
这些都是想法,通常带有“我觉得”这样的字眼大部分都是想法。
如果你说,
“今天早上你明明看到我却装没看见,我感觉有点伤心。”
“我生日你没给我打电话,我感觉很失落。”
这就是表达感受。看出区别了吗?通常有情绪词的大部分是走心的,是感受。
表达感受,更有助于推进下一步谈话,交流想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你直接抛出一个想法,对方可能感觉被误解,就容易产生矛盾。
交流了事实和感受之后,你就要想办法获得自己想要的感受,也就是沟通的最终目的。
那就要用到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需求。
需求简单来说就是你自身的需要,需要的满足或不满足,会引发不同的感受。所以,看起来是别人的言行激起了我们不同的感受,但实际上是我们自身的需要和期待影响的。
了解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我们通常会把感受归咎于别人的所作所为,去批评指责,而不习惯于直接表达内心需要,而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举个例子:老公下班回到家,听到老婆说“我从早忙到晚,洗衣服拖地擦桌子!又去超市买一堆用的东西,拎得我手都快断了!下午又要收拾厨房卫生间,刚弄完就四点多了,赶紧来准备晚饭!你就不能来搭把手吗?一回来就像个大爷一样啥也不干!”
其实她所有的批评指责都可以表达为一句简单的话,那就是“我今天累坏了,想休息一下,你能帮我吗?”
如果你是老公,听到前一个表达,你会怎么回应?听到后一个表达,你会怎么回应?
两者截然不同。
当我们以批评的方式来表达需要,在对方看来,首先是情绪上的对立、感受到指责,常常会先申辩和反击,就很容易吵起来。
而当你直接、正确地说出需要,对方才能理解,不再激发情绪,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才会增加。
那怎样正确说出需要呢?那就是学会请求。也是非暴力沟通的最后一个要素。
首先最重要的一步是区分请求与命令,同样是让对方做事,但人们都喜欢被请求,而不是被命令。有的人一直用命令的语气说话,自己却没有察觉。其实请求和命令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两点:
一是对方不能满足的话,是否会受到惩罚、责备。举个例子:大人经常对小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你要听话,你要怎样……这些都是命令。因为孩子不听话,是要被骂的。
二是利用对方的内疚心理达到目的,有强人所难的意思,也会被认为是命令。亲密关系中经常出现类似问题,比如:家人希望你选择你不喜欢但是稳定的工作,对你说:“你要好好珍惜这次机会,不要辜负爸妈的期望。”
这些都会让人觉得带有命令式的要求,会有些不愉快的感觉。如果是你,你也不愿意满足对方,对吧。
那关于如何正确表达请求,我们会在后面的内容里,结合具体场景跟大家详细讲解。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我们来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学习了4种暴力语言:过分诊断、否认与否定、命令与威胁、应该。
然后我们学习了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针对每个要素,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
第一个要素告诉我们:沟通中要把观察到的事实说清楚,不要上来就评判;
第二个要素告诉我们:要学会区分“感受”和“想法”,更多地表达感受,避免直接说想法;
第三个要素让我们能明确自己的内在需要,这样对方才能更好地理解你;
第四个要素让我们能柔和地表达自己的请求,避免命令带来排斥,从而达成沟通目标。
在后面的课程中,我们会分别通过亲子沟通、伴侣沟通这两个最常见的沟通场景,来巩固4要素的使用。
同时会告诉大家一个经典沟通句式,可以直接套用,反复练习形成自己的非暴力沟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