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居家都有什么娱乐?估计打扑克和麻将上榜率是最高。尤其是在县城,在外的都回归了,老中青小几代人聚在一起,能同时让电视成为背景板,能让手机成为铬搁置品的,那必须是集体娱乐项目。既要经典都会玩能参与,还要热闹图乐子有气氛,麻将组和斗地主组榜上有名。下午在姨妈家,就轰轰烈烈开了这两大春节第一娱乐支柱摊子,一桌麻将,一桌斗地主。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想去哪组自己凑,反正都是客厅主战场,主打一个喧嚣和热闹。也不影响观战组搬个凳子左看扑克,右看麻将。小家伙们除了吃吃喝喝,就忙着数谁座位跟前的塑料筹码最多,那可代表着money呀。玩归玩,乐归乐,最主要的是无论是扑克桌还是麻将桌,除了动脑子玩游戏,嘴巴也是时刻不闲着唠八卦,从明星绯闻到新闻热点,从家长里短到风云国际,抛出去的话题总有回应,几句话间各种情绪价值拉满,能笑能争也能辩。当然游戏筹码也不大,一块两块图个乐子。其实最后,老年组的也全都充公给了中青年组,拿到最多筹码的拔得了好彩头,自然就把后续娱乐补给源源不断供应上,要么是饮料和酒水,要么是给小家伙们买一堆烟花和炮仗继续助兴。前两年第三代小家伙数量还不多的时候,新年头彩是安排大家去KTV放声高歌的。所这样的娱乐,非常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完全能做到你好我好大家好,你开心我开心大家都开心。
我们亲戚这一大家子里,职业里当老师的居多。大表弟和弟媳是大学老师,都是教艺术的(音乐);二表弟和弟媳是高中老师,都是教理科的(生物和物理);我是待过初中现在又小学的老师,专业杂,语文和心理,哦,还曾经带过体育课;表姐是音乐系出身,现在是小学英语老师,我弟媳是美术老师,姨妈以前是中学英语老师,我妈以前是小学数学和科学老师。除了没有幼儿园,我们几乎囊括了全学科,全学段,还真是包揽了教育世家里的教育人生。平时都各自忙工作分散异地不得见,也唯有节日或重大事情才能及其一家人坐在一起,不管玩哪个游戏,连我们自己也在打趣:一群不务正业的老师。但家里只有亲人和辈分,没有职业和要求。每年也就这么一回,甚至只是某个下午里的两三个时辰,算是春节福利了。这些年里经历了很多事,有结婚的也有离婚的,有生子的也有生病的,有搬家的也有离世的, 就像我们拉起的家族群一样,无论进进出出,群名总是“相亲相爱一家人”。大表弟离异又再婚才两年,去年他们旅游过年,今年是两口子在家里,因为随即要转去甘肃丈母娘家,今天的聚会凑齐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热热闹闹,既是融入家族的迎新也是新生活新祝福的践行。姨妈和妈妈包揽了厨房的工作,死活不让我们插手。依稀又回到了小时候,大人们在厨房里忙着准备好吃的,孩子们聚在一起扎堆叽叽喳喳闹着玩着。这是人至中年时最难得又珍贵的幸福。舅舅曾说我们这一代兄弟姊妹少,这些就是血缘至亲了,他们长辈们借生日借节日搭由头,让我们中辈们小辈们多聚多联。是啊,还有多少时日可以围在父母长辈膝下?又有多少时日可以兄弟姐妹在一起毫无顾忌的开怀对聊?虽然于我而言,无论扑克还是麻将,我个人都不喜欢也不热爱。麻将勉强可参与凑个数,斗地主那我简直就是游戏黑洞太费脑子。你看胡适还在日记里自我放飞打麻将,停工懈怠好几天呢,所以我就放纵了一把,千金难买是团圆,是欢乐,是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