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书,就是走进一个新的世界。欢迎来到“一书一世界”。今天我们来读《人性的枷锁》这本书。
《人性的枷锁》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代表作之一。被认为是毛姆的半自传体小说。小说的故事情节与毛姆的人生经历有太多的相似,同时作者又在细节的处理上作了一些表面上的区别。引用作者本人的话就是“事实与虚构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因此,我们在读这部小说时,不妨将自己代入情景中,随文中的主人公一同成长,陪着他站到生命的每个重要转折点,一同去思考去感受。如此才能体会作者在整个故事中所传递的精魂。
但是,成长又是一条不可逆的道路,往往还是一条孤独的单行车道。没有谁的人生是可以复制,我们只能在别人的故事中,切身体味或已逝去,或未到来的岁月。
书中的菲利普天生跛足,幼年时丧失双亲,由当牧师的大伯照顾。长大后做一名神职人员是伯父给他安排的人生目标。因此他在适龄时被送往特坎伯雷皇家公学读中学。可他放弃了考取大学的机会,执意去德国学习。
后来为了有一个可以养家糊口的职业去伦敦做了一年的会计学徒,又不顾伯父伯母的反对,到巴黎学习艺术。尝试了不同的职业后,菲利普最终选择子承父业,去位于伦敦的医学院学医。在这段时间里,他认识了那一个让他又爱又恨,又怜又怕的女人——米尔德里德。
最后,他摆脱了僵硬的宗教束缚,放弃了迷惘的理想追求,告别痛楚的爱欲折磨,迎来崭新的人生。
接下来,我们就以小说中主人公冲破的四重枷锁为分界点,分四部分来阅读本书。第一重锁,先天的缺陷;
第二重锁,宗教的桎梏;
第三重锁,迷茫的理想;
第四重锁,痛苦的爱恋。
首先,我们来看看故事的主人公菲利普如何摆脱由于身体残疾带来的苦恼。
1 先天的缺陷是福还是祸?
命中而来的东西,我们改变不了。是生活在痛苦中,还是坦然接受,则取决于我们自己。
先天的缺陷不是福也不是祸,它只是一个事实。我们既不要夸大其痛苦,也不要漠视它的存在。
但认识的过程是痛苦的,特别是在自我意识刚刚形成的幼年时期。此时如果生活中又遇上了什么不幸,那就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接受。
我们的主人公菲利普便是如此。当他还是一个小男孩时,父母双双去世。对于一个天生跛足的孤儿,旁边的人给予了很多的同情,可在孩子的心里是没有忧伤的,一段旅途就足以让他开心了。他高高兴兴地来到收养他的伯父伯母家。
时间一长,他体会到了伯父伯母家和自己家生活的不同。伯父伯母年过半百膝下无子,几十年安静的家庭生活他们也不习惯家里多了一个孩子。菲利普只能以一个孩子所能做到的,尽量减少自己的存在感。阅读陪伴了他孤独的童年,也养成了他敏感多思的性格。
孩子大了,总是要和同龄人相处的。菲利普被送往特坎伯雷皇家公学读中学。这是为以后读神学院做准备的。一到这里,菲利普的跛足就受到了同学的嘲笑,这极大的伤害了菲利普幼小的心灵。他做梦都想拥有一条健全的腿,那是人人一出生就有的,而他却要用自己的努力祈祷来换取。
有一次,他在圣经中读到:“若你们心怀诚念,不存疑惑,不但能行无花果树上所行之事,就是对这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也必成就。你们祷告,无论求甚么,只要信,就必得著。”
菲利普觉得,和上帝能“移山”相比,治好他的跛足对上帝来讲真是太简单不过了。于是他虔诚的向上帝祈求,在寒冷的冬天早晨,赤裸着身体跪在地板上祷告。
上帝没有听到他的呼声,生活中却出现了一个拯救他的人。这个人是他的校长,校长非常喜欢这个广学博文的学生。他的一番话,让菲利普走出了身体缺陷的阴影。
他告诉菲利普:“如果你对自己的处境总是心存不满,企图反抗,那只会给你带来更深的羞耻。你的悲惨遭遇只是上帝让你背上的十字架,而之所以选择由你来负担,是因为你的肩膀比其他人都更强壮。这是上帝的好意,你应该乐在其中,不能把它视作悲伤的源头。”
菲利普仔细考虑着珀金斯先生的话,满脑子都是即将到来的坚信礼,一种无可名状的喜悦攫住了他。他的精神再也不被肉体所禁锢,像是要挣脱枷锁释放出来,一个崭新的生活展现在面前。
可见,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智者的引导多么重要。如果我们的孩子是有缺陷的,父母在呵护他的同时,也要让他看到问题的存在。如果我们的孩子是健康的,我们要让他知道这世界上有那么一些人和我们不一样,在关爱他们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平等的对待他们。
接受了自己身体缺陷,不再一味的自艾自怨的菲利普在学校成绩突飞猛进,并且他发现同学们对他的跛足也习以为常了,他开始和同学建立了友谊。他为能以最好的形象走上神坛而努力奋斗。接下来,他又会有什么新的烦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