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望素质教育,却成长在一个应试教育的时代。
有人说,现在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有的有同学会问,咦?谁是周树人?这类同学好歹还算识字,有的同学直接会说,周村人?周村是哪个村啊?
大家不喜欢学文言文一方面是因为文言文确实要比白话文更加的难懂,学习起来会更困难一些,另一方面就是课本上大部分的文言文都是要求全文背诵的。
而鲁迅先生的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并不比文言文好理解。就拿初中那会的我来说,读完一篇鲁迅先生的文章后竟然连个一知半解都很难做到。不得不说的是,鲁迅先生真的是个大文豪。
而写作文困难呢,我个人觉得就是看书太少。因为作文不像是课文,老师能交给你的东西毕竟有限,这个东西就要靠自己平时的积累。杨绛先生说过,你们这代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想的太多,读书太少。所以,多读点好书吧,总没有坏处的,这样也不至于憋出一篇文章后,笔杆子已经咬的不像样子了。
我个人感觉现在的语文课本编的实在是毫无意思,放眼望去,有艺术欣赏性的文章真是少之又少,很多文章读起来味同嚼蜡。而在繁多的作业下,学生们自己读课外书的时间又是极少的。所以很多人从来没有看过像钱钟书三毛张爱玲等优秀作家的文章,实在是学生时代的一大遗憾。
初中的我品学兼优,是班里的三好学生,学习标兵,优秀班干部。那时候还真有点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小得意。初中那会还不知道什么是应试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只是觉得学习好久可以了。
后来我上了高中,文理分科以后,我便放弃了高考要学的所有知识,每天上课就是一本接着一本的读者课外书。那时候我们老师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不好好学习,整天读这些闲书有什么用?那时候我觉得我们高中十个老师,九个笨蛋,还有一个,精神错乱。所以我从来不跟他们解释任何问题。其实一本书,只要不是教科书,我都愿意去读,而一旦它变成教科书,为万人学习,我便失去了读它的兴趣。什么是教科书,就是你考试完了就要拿去当废纸卖掉的书,而所谓的闲书野书,也许就是你会受用一辈子的书。在我看来,教科书的枯燥乏味永远比不上课外书的清新脱俗。
后来,我的数学连同理科全线崩溃,英语还是一如既往的沉寂。但是那时候,我还会潇洒的学韩寒说一句,成绩亮起红灯,照亮我的前程。也有人问我,你以前成绩那么好,突然就不学习了,你有没有后悔过啊。我说,我是放弃了高考要学的东西,但是我并没有放弃学习。我有过后悔,我后悔从高二文理分科以后才不学习高考的知识的,如果让我重新来过,我一定高一就不为高考而学习,一年的时间,我可以看很多的好书。而不是在高考上浪费时间。
谈到这里,便要说一下我对现在教育的看法。韩寒在《穿着棉袄洗澡》的开头写到,我觉得现在的教育真是越改革越奇怪了......而在我这个90后看来,现在的教育真是越改革越变态了。
我不明白现在的教育为什么要扼杀学生们的兴趣,还美其名曰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不明白上课为什么不可以喝水。我不明白为什么在一周只有两节体育课的情况下还埋怨我们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下降。我最不明白的就是为什么老师总是让学生保持安静,而自己批评起学生来却是大吼大叫,这是不是叫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呢。难道现在的教育只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子做着“应试教育”的勾当?
我们老师有时候会站在讲台上义愤填膺的说,我们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充实自己,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然后理直气壮的说,来,我们这节课考试。
不会做事,只会考试,书读的再多也只是个书呆子。我始终坚信一句话,高分低能的学生永远比不上低分高能的人才。而在应试教育的阴霾下,不知毁了多少有才华的人。
虽然我特别厌恶应试教育,但是我能理解那些教育者他们初衷是我们学生好。我理解他们想用显微镜来观察现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想用试管来培养出一个现代教育改革的方案。但是,幻想归幻想,现实归现实,再好的笔杆也写不出一个教育改良的方案,再好的橡皮也擦不去现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这其中的原因有历史的欠债,也有新时期急功近利思想下所导致的文化教育偏差,也就是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了教育。我知道现在没有什么可以撼动经济发展的优先战略地位,没错,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但是这也不能成为我们忽视文化教育发展的理由。
我觉得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实行素质教育,我们也应该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就好比当初苏联的那套并不适合我们,我们最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尽管在教育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我们这些年来也有了一些进步,我们有着文化本位的优势,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一直追寻着素质教育的脚步走下去,我们的光明就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