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标题是一篇文章的脸面,而丰富而有内容的素材,则是关系到文章是否有血肉的基础。
那么写文章,是先确立选题还是先寻找素材?
很多人想到的,可能大多是先有选题、然后根据选题再去搜集素材。
这似乎没毛病,就好比盖房子,你得先明确自己准备盖一所什么样的房子,然后才能够根据需要去选择所需要采购的材料。
这样的情况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选题确定以后,就明确了中心的思路、有了一个点,然后就可以根据这一个点,从自己所掌握的资源内去“定点爆破”。
这样去做,的确能够节省很多时间。
比如你确定了从一本书中去寻找素材,那么就仅仅需要迅速浏览书中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而不是需要把书整个细读一遍,大大节省了时间,有些书甚至只需要从目录翻查,就可以准确的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这就是所谓的把书读薄了,应该是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式。
不过,同样在书中,我觉得还有一个不同的方式:那就是在读书的时候,可以从素材中确定选题。
比如说,给你一本没有读过的书,让你根据这本书去写一篇文章。
同样的一本书,在不同人的手里,能够找出各自不同的点,从而写出不同角度和立意的文章。
再比如说,一部新片上映,喜欢写影评的朋友自然就会先整个观看电影,然后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去寻找自己需要确定的主题。
这种情况,就需要先找到素材,然后再根据素材中自己的感想和或发现去确定主题。
那就很有可能是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中,能够发现多个主题可以展开叙述,;这个时候,就需要根据自己对于素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主题去展开论述。
综合来看两种方式,我觉得第一种方式相对容易一点,因为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对于素材需要的范围缩小了,并且,甚至可以用“临时抱佛脚”的方式解决一些问题。
而第二种,显然需要作者平时具有大量的素材积累,然后在寻找主题的过程中,才可以迅速而准确的找到适合自己切入的角度或论点。
总结:无论是先定主题还是先找素材,可以说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丰富的素材积累、对于一个写作者都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如果能有一个良好的素材积累习惯,比如说随时记录、定期整理等等,这些对于今后的写作来说,就有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预则立,不预则废。
(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