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去发现许诺的东西!”
——斯蒂芬·茨威格
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又经过一个阶段的实干,我们对知识和实干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我认为,给这个阶段的学习与实干做个收尾的最佳方式是,梳理总结,写一份关于自己学到的领域知识的“个人知识指南”。
什么是个人知识指南?
过去,一个有成就的实干家可能会在职业生涯的最后,总结所学、所思写出一本书,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经验。
我们读到的很多商业畅销书都是这样产生的,作者分享自己一生的商业经验。
我们就应当选择一个小的知识切口,做知识的梳理与总结。我们梳理总结自己在一个阶段学到的,形成的成果就是我们这里说的“个人知识指南”。它是我们在一个细分知识领域中学习和实践的书面汇报。
通常它只求平实记述,一般不强调有新观点、新创见。
为自己写个人知识指南
我们不应该只看别人一生的学习总结,也不应想着等到自己的人生最后阶段再总结,我们应该及时梳理,为自己在一个领域的学习与实践做总结,写下一份个人知识指南。
那些一生的知识总结是在一个人求知与实践的结束时刻做的,它的受益者会是将来读到这些书或资料的人。我们这里说的这种个人知识指南主要是给我们自己的,它的主要读者是之后还继续求知的自己,同时我们自己也会继续修订更新它。
一份个人知识指南,就是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和实践后,就自己熟悉的一个话题撰写的一个列表清单。它的目的是总结梳理自己在这个细分领域所学到的,并让自己之后可以在这个文字记录之上持续迭代更新。我们应当把每一份个人知识指南视为学习工具,是我们写给自己的总结:在这个问题上,这是我学到的。
当我们真的掌握了在一个领域怎么做之后,即实际做过几次有了真实的感悟之后,我们就可以考虑写一个针对这个领域的个人知识指南。
通常,当我们进入一个领域六个月到两年是最佳时段:我们已经较为深入地理解了,但还没有失去新鲜感;我们容易平实记述如何做,而不会也无法显得自己很高深。
写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是“如何做”,记述一个事是如何做的,这是知识指南主要的类别。
第二种是“是什么”,记录一个知识点的逻辑,如果我们刚刚实践的知识领域较为复杂,写一个个人版的理解也是可行的选择。
在写指南时,有些列表或检查清单是我们可以仿照的常见模式。
组成详解:像说明书一样,把一个物品拆解成十多个组成部分,标上序号,逐一解释每个部分是什么。
操作步骤:像宜家说明书一样,组装一个家具时按照步骤1到20一步步如何做。
特性列表:一个问题有许多个特征,比如“识别游戏成瘾障碍的九条标准”,更好的做法是配上检查清单,比如对应地提供“游戏障碍自诊问卷”。这是一份《写给家长的游戏指南》中的例子。
感悟心得:以列表的形式写下自己的感悟、心得,写下自己认知中的要点、注意点。这是相对自由的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