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下午,我院五楼小会议室燕园医院管理直播课堂播出了《医患关系的文化心理背景》讲座,由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韩菁教授授课。
韩教授提出的观点,揭示了东西方医者受到不同对待的背景根源。
首先,东西方医疗机构的起源不同。西方的医院起源于意大利教堂,神职人员帮助穷人,为他们提供免费食物和救治,由此发展来的医院便和神联系在一起,不容质疑和亵渎。而中国古代的行医者一般是独立个体,背着药包走天涯,时常还会受到客大欺店的窘迫。这种国人意识一直延续至今。
其次,人的行为受到宗教信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以汶川和玉树地震为例,玉树的藏族同胞相比汶川的汉族和羌族同胞们,因为他们相信生命的轮回永生,所以对于灾难并没有那么悲痛,而大多时候国人们都认同——只有今生可留恋,所谓逢病必求医,遇死不甘心。
西方人认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全知全能的上帝看见,以信仰约束自己,而中国人多依赖所谓“天地”的监督,这种约束程度不够高。患者们为了安抚自己的内心,缓解恐惧和焦虑,希望得到格外关照和用心对待,常将“塞红包”作为润滑剂,使得医生左右为难,惶恐不安。其实绝大多数医生,无论有无“红包”,对待患者的治疗都无本质区别。另外,有些患者作为医疗知识的弱势群体,心理处于弱势,认为受到了歧视,需要心理补偿,在获得机会时,可能便会抓住错误,得理不饶人。
相比西方宗教信仰的强烈,现代中国民众的宗教信仰较为匮乏。没有内心的宗教信仰,国人只能以道德和法律为行为约束。但道德从古至今多是以为家族光宗耀祖为基础,现代的工业化城市,家族逐渐消失,人们不再受限于熟人社会的牵绊和指责,出现了许多没有道德的人。
因此,医者的权利只有依靠法律维系,但医者们常常为了荣誉、业绩和医患关系,委曲求全,不维护自己的权利。医者应有爱心,但不该妥协。公民社会,每个群体都要用法律维权保护自己。而公正的法律也应选择站在正确,而非弱势的一方。